摘要:巴沙生母瑪莎的反應淒涼而無奈,自己戰爭時遭受的傷害讓她無法再生育子女,將未來和希望寄託在後代身上的瑪莎逼迫伊婭爲自己生下一個孩子。討論一場戰爭的殘酷性的時候,或許大多數人都聚焦於槍林彈雨的戰場,而俄羅斯90後青年導演康捷米爾·巴拉戈夫卻更關注於人們戰後的心理狀態,他用油畫般濃重的色彩拍攝了一部講述二戰後的荒誕電影《高個兒》。

原標題:硝煙過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討論一場戰爭的殘酷性的時候,或許大多數人都聚焦於槍林彈雨的戰場,而俄羅斯90後青年導演康捷米爾·巴拉戈夫卻更關注於人們戰後的心理狀態,他用油畫般濃重的色彩拍攝了一部講述二戰後的荒誕電影《高個兒》。

昔日繁榮的列寧格勒經歷一場二戰後破敗不堪,陣亡人數急劇增加導致城中人口嚴重失衡,青壯年勞動力非死即殘,醫院人滿爲患。

高個子女人伊婭曾是戰場上的炮兵,頭部負了傷後便退出前線成爲了一名護士。

戰爭帶給伊婭的不僅有肉體上的傷痛,更是給她帶來了永久性的神經疾病,犯病時大腦一片空白,身體僵硬不受控制。

同在醫院工作的還有戰友瑪莎,當年她在前線剛生了孩子,丈夫就被德國人打死了,爲了留在柏林報仇她將兒子巴沙留給伊婭養育。

伊婭將巴沙視如己出,常常帶着他來醫院上班。醫院裏殘疾的士兵們也非常喜歡小巴沙,大家玩學狗叫時他卻不知該怎麼做,經歷過苦戰的城市狗早已被喫光,巴沙根本沒有見過這種動物。

戰後醫院中荒誕的事情還有很多,炸彈的戕害讓一位高位癱瘓的士兵向院長求死,本該救死扶傷的院長動了惻隱之心,答應在睡夢中讓他無痛苦的離開。

伊婭的生活也並不平靜,與巴沙在家中玩時突然犯了腦部疾病,在意識閃白之際無意間害死了他。

巴沙生母瑪莎的反應淒涼而無奈,自己戰爭時遭受的傷害讓她無法再生育子女,將未來和希望寄託在後代身上的瑪莎逼迫伊婭爲自己生下一個孩子。

凋敝的列寧格勒,一切都毫無生機。男性除了傷員外都是老弱,成爲生育工具的伊婭並不喜歡每天追求自己的鄰居爺爺,瑪莎只好另尋他人。

當發現院長默許護士安樂死癱瘓的士兵後,瑪莎以此威脅院長同伊婭生一個孩子,無奈之下的兩人被逼服從了安排。

被迫要孩子的伊婭發現身體遲遲沒有懷上孕,於是便找到了準備離開的院長想再努力一次。當他問伊婭急求孩子的原因時,她木然的哭訴道:“我想成爲她的主人。”

日復一日的灰暗生活被官二代亞歷山大帶來了陽光,錦衣玉食的亞歷山大單純善良,熱烈的愛着瑪莎。

亞歷山大重新給了瑪莎戀愛的感覺,便答應了同他見父母的邀請。

爲了讓瑪莎見面順利,伊婭特地問裁縫鄰居借來了一條美麗的綠裙子。在裙子的妝點下瑪莎看起來嬌媚動人,似乎回到了戰火前溫柔的女性模樣。

亞歷山大的家富麗堂皇,在這裏甚至還有一條早已在列寧格勒消失的名貴犬種。母親對於瑪莎的到來敵意濃厚,在餐桌上毫不留情的揭發着她被戰爭撕毀掉的過去,不堪受辱的瑪莎憤而離席。

回家途中的巴士遇到了車禍,瑪莎下車發現一位高個子女士被捲入了車下時猛然想到了伊婭,慌張的跑回家中。

當發現伊婭平安時鬆了口氣,旋即又急切的關心起她的肚子來,一直問她是否懷孕。

眼神空洞的伊婭看着的瑪莎,面無表情的搖頭說道:“我那裏是荒蕪的。”

瑪莎依然不放棄,挽起伊婭的手安慰她,言語中充滿期待的描繪起未來孩子的模樣。

但內心深知希望渺茫的兩人再度對視後相擁而泣,故事到這裏戛然而止。

影片豐富的色彩如同印象派的作品,紅綠的強烈色差外化着戰後躁動不安的社會情緒,似乎任何荒誕的事情發生在這裏都不足爲奇。

炮火中的人性被扭曲,原生慾望的放大吞噬着萬千如同伊婭和瑪莎這樣的平凡女性。

戰爭擊碎的不僅有肉體,還有人們的精神世界。 願世間永無戰爭。

(文章資料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