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動性猝死是一種運動性疾病,是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立即出現了相關症狀,最終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運動性猝死並非簡單的運動過量,各種心臟疾患是造成嚴重後果始作俑者,這也是“心源性猝死”在猝死中佔比高的主要原因,可是誰能擔保經常運動的人、有着良好體質的運動員就沒有這些病呢。

有人說,中國女排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上以全勝戰績奪冠,成就了史無前例的世界盃五冠王與中國女排史上的“十冠王”,是送給祖國70歲生日的一份厚禮。

中國女排展現出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值得所有人學習。對此,女排主教練郎平攜隊員們也對讚譽表示:不負囑託,決戰東京!

郎導成爲在球員、教練生涯中4奪世界盃冠軍的歷史第一人,不禁讓人想起當年“鐵榔頭”跟美國主攻海曼隔網對轟的震撼場景!然而興奮之餘也不得不慨嘆——如今郎導帶領女排姑娘們爲國爭光,海曼卻只能留存在記憶裏了。

一代巨星帶着未竟的事業走了,只剩下奪走生命的“元兇”供人探究——運動性猝死!可惜歷史悲劇總是頻頻上演,美國HRS會議專門設置了有關運動性猝死的專題,主持人念出了一長串因運動猝死的知名運動員,令在場的專家們唏噓不已。

無獨有偶,廣州大學生參加馬拉松比賽突發猝死;清華大學高材生打籃球突然昏迷,後因心肌梗死導致的多臟器衰竭不治身亡。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可以看到運動性猝死並不是專業運動員的特例,也無年齡大小之別。因此,瞭解運動性猝死勢在必行!

一、什麼是運動性猝死?嚴重嗎?

運動性猝死是一種運動性疾病,是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立即出現了相關症狀,最終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運動性猝死多因心肺功能問題造成。

心源性猝死是運動性猝死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心肌肥厚等。如上文所述打籃球的大學生被送往醫院後檢查,確診爲先天性冠狀動脈開口畸形,最終導致心臟前壁大面積心肌梗死。

有統計顯示,我國每年因爲猝死的患者大約在50萬,近80%發生在家中,20%發生在路上或公共場所。其中青少年約佔30%,男性多發,約爲女性的4倍。運動猝死涉及運動項目很廣,幾乎各個領域都有沾邊。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組調查數據,我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跑步(33.98%)、足球(10.68%)、籃球(8.74%)。

二、運動性猝死皆因“運動過量”?

一個“熱愛運動、體能充沛”的年輕人爲什麼會命喪運動?

常說運動是良醫,運動是良藥,此話不假。人在運動時會有一種亢奮感,這是因爲副交感神經張力降低,交感神經張力加強,運動激素不斷上升後刺激心跳增快的結果。

與此同時,房室傳導的改變使得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舒張期縮短,血流流入冠狀動脈的時間也變短。當然,該生理過程對健康人而言,即使是高強度一般也只會引起良性心律失常(如早搏),通過及時的休息就能復原。

運動性猝死並非簡單的運動過量,各種心臟疾患是造成嚴重後果始作俑者,這也是“心源性猝死”在猝死中佔比高的主要原因,可是誰能擔保經常運動的人、有着良好體質的運動員就沒有這些病呢?

有些人看上去特別健壯,實際情況是某些心臟疾病早已存在,只不過風平浪靜時不顯山露水,只在運動後心髒負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變部位纔有可能出現問題,特別是當心髒無法承受時也就會出現嚴重的心臟事件。搞體育的也都很慎重,在對出現心臟症狀或體徵的運動員評估時,判斷潛在心臟病的有無意義重大!

三、如何覺察可能的潛在心臟病?

對年輕人來說,潛在的心臟病大都是心臟結構性問題,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以及主動脈破裂、主動脈瓣狹窄和冠心病等。

如何早發現早預防呢?

1、在心臟聽診時可聞及粗糙的收縮期雜音,就要着重考慮肥厚型心肌病,可以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

2、還有一些人在發生猝死前表現出暈厥或心絞痛等症狀,那麼患有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的可能性較大。目前冠狀動脈畸形可以通過手術矯正,因此在出現臨牀可疑症狀時,應儘早進行心臟超聲、核磁及冠脈造影等臨牀檢查。

3、心肌炎患者在心肌炎的急性期和康復期皆可發生猝死,因此一旦確診心肌炎,至少要康復6個月才能開始運動。

4、冠心病在年輕運動員猝死中的比例不算高,卻是絕大多數35歲以上運動員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四、如何讓運動更爲合理、科學?

“較真”的人會通過健康篩查和問卷調查精打細算。如那些專業運動員,冬訓開始前都會參加體檢,有專門的心肺功能測試。當然,普通人在運動前即使不做健康篩查,也至少要選對適合自己的運動!

1、首先,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運動

老人、糖尿病患者、嚴重心律不齊、過於肥胖,家族中有心臟病史、腦血管意外病史以及猝死病史,既往有心臟病史、暈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不要長時間劇烈運動。

如果運動中出現胸痛、胸悶、頭痛、頭暈、異常疲勞等情況,必須馬上停止訓練並及時就診。

2、其次,選好時間

人在寒冷時血管收縮,會增加心臟負擔,容易出現心臟問題。所以,冬季理想的鍛鍊時間爲下午3~4點。如果天氣好的話,可以選擇戶外運動,也可以參加室內籃球、排球、羽毛球、游泳、動感單車等項目。要避免陰霾、空氣質量不好外出運動。另,心臟病患者游泳時要選擇溫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館,千萬別冬泳!

3、最後,要做就做科學運動

運動前充分熱身,適應激烈的環境,運動間歇適量補充水分;運動中不宜盲目堅持,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早終止運動。如面色蒼白、口脣紫紺、大汗淋漓、暈厥、胸痛、胸悶、胸部壓迫感、眩暈、眼前發黑、頭痛等。

※聊一聊

科學訓練,防患未然。舉個例子:不常鍛鍊的人跑400米,保持在2~3分鐘,心率130~150之間較合理,時間能持續半小時以上即可,一般人運動不宜超過50分鐘。平時鍛鍊充足的人,可以自行決定鍛鍊時間。另外,“階段遞增運動量”安全性更高,也就是循序漸進,在身體能承受的情況下逐步增加運動量。

作者:汪芳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