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90一代的印象裏,說起動物與自然,腦內自帶《動物世界》配音:“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大草原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若提起中國的動物,除了國寶大熊貓,不少人還會想到雪豹“達娃”與它的兩隻寶寶——《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看似冷門的自然電影,不僅收穫了不俗的票房,還令所有觀影者追問着同一個問題“達娃真的死了嗎?”

  

  圖片來源:pixabay.com

  BBC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Ⅱ》一播出,無論大人小孩都爲逃出蛇羣獵殺的小海鬣蜥鬆了口氣、替跳進大海尋找食物的帝企鵝爸爸捏了把汗、被靠着樹鬼畜蹭癢癢的棕熊逗得哈哈大笑……豆瓣評分更是在前作9.7高分之上近乎滿分的9.9。

  

  圖片來源:douban.com

  這種不分時代、不分人羣、不分年齡的關注度,來自每個人天然的,對大自然、對物種們共同的好奇心與關心。

  就像大衛·愛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BBC靈魂人物、英國國寶級自然節目主持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所說:“我從來沒見過有哪個孩子,不會對自然着迷。”

  

  視頻截圖來源:When Attenborough Met Obama(2015)

  《物種日曆》便是集結了這樣一羣“大孩子”,他們始終對自然、對物種保持着無限的熱情,並願意把關於物種的一切故事,都講給志同道合的你——每天不多,只帶你認識一個物種

  就這樣,誕生了《物種日曆2015、2016、2017……》。

  去年,在粉絲的提議下,日曆團隊的小夥伴們克服了翻譯、重新設計、給海外發貨等重重困難後,推出了英文版《物種日曆2018》

  

  英文版日曆一經發售,便在海外的小夥伴中大受好評。不僅幫忙解決了給外國朋友送禮物的難題,還無形中提升了房間、辦公室格調,引得國際友人們嘖嘖讚歎,一不小心還能get大師同款日曆。

  

  起初,英文版日曆只是爲了滿足粉絲送外國好朋友一本《物種日曆》的小心願。漸漸地,日曆不光作爲禮物,越來越多的小夥伴把它當作一本認識自然、認識物種的英文手冊

  One day one species,依然每天一個物種,但在瞭解物種知識的同時,還會學到由一個或幾個英文單詞構成的、一個物種的英文名。

  日積月累,一本英文日曆下來,聽懂無字幕版BBC自然紀錄片的成就感,對自然控們來說,遠遠不是看其他生肉劇集可以相提並論的。

  今年,英文版《物種日曆2019》如約而至。

  

  2019年的英文版日曆,貼心地根據小夥伴們的需求進行改進,在每張小卡片背面附上每個物種的中文譯名,實現了中英文對照,每週的彩圖下還有一長段關於這個物種的英文介紹。

  

  歪果盆友們有了更多的機會了解漢字,小夥伴們每天都能get一個物種的英文名。2019年度學習計劃的進展情況,通過日曆厚薄,一目瞭然。

  

  日曆內容上,由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作者進行翻譯,英籍科教從業者與果殼網主筆Ent完成最終校對,保證了科普中文變英文也一如既往準確

  

  形式上,照顧英文用戶習慣,每週的第一天從Sunday起始,保留了中文版日曆插畫背面的記錄卡。

  

  設計上,選用濃郁中國風的鯉紅色爲封面,向後彎折便可以穩穩當當地獨立桌面,頂部磁扣開合便於取下每週單頁,每日小卡片上的螞蟻線也整裝待撕。

  

  即使是作爲一本普通日曆使用,英文版《物種日曆2019》的高顏值高氣質高實用性也值得各位小夥伴心動。

  不過——

  東京櫻花的對應英文居然是Yoshino cherry,而不是Sakura;

  家鴿與旅鴿同爲鴿,卻是一個Domestic dove,一個Passenger pigeon;

  臘梅在英文裏是冬日小甜甜Wintersweet……

  這些你意想不到的物種冷知識,真的不瞭解一下嗎?

  今年的《物種日曆2019》還有兒童版禮盒版套裝推出,同時超多福利

  

  特別爲小朋友推出的,超大物種日曆

  

  ,還有更多日曆款式可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