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衛材之鄉的口罩倒賣黑市:託關係拿貨10天漲價3倍,pos機套現交易額超百萬)

救護車排着隊停在衛材廠門口;市民跑遍藥店詢問“還有沒有口罩”;國外的口罩被搶購一空,醫用口罩漲到6元一隻……

近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有“衛材之鄉”之稱的河南省長垣市丁欒鎮,也面臨“一罩難求”的情況。

疫情發生後,一些商販聚集丁欒鎮從廠商處倒賣口罩,衍生出一個馬路市場。在這裏,口罩價格10天漲3倍,有人交易額超百萬,甚至用pos機非法套現。

針對這種情況,長垣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胡亞坤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稱,2月20日,警方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突擊清查,現場控制17人,查扣現金200餘萬,暫扣“三證一單”不全的醫用口罩25萬隻。

長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偉稱,聯合行動前,該局一週接到30多起“高價口罩”的投訴,行動後再未接到投訴。

▲長垣丁欒鎮雙創園內,一男子將整箱的口罩擺放在馬路旁售賣,並擺放出樣品。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馬路上的“倒賣”市場

趙青離鄉之前,打算再爲家人買些口罩,給父母出門時用。年前,她從國外回到周口老家,帶回200只醫用口罩,但很快就使用殆盡。

“再買就很難了。”趙青稱,他跑遍了縣城的所有的藥店,門前都貼着“口罩售罄”。他在網購平臺找到一家口罩店,卻在收貨前被商家告知,口罩被快遞公司退回,無法送達。

1月18日,通過朋友介紹,趙青聯繫到在朋友圈賣口罩的方敏,對方報價6元一隻,稱自己的口罩來自長垣市丁欒鎮。

這個離趙青家只有兩百公里的小鎮,早在2003年就被評爲中國“衛材之鄉”。丁欒鎮是我國衛生材料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據權威部門調查統計,該鎮衛材在全國市場佔有額達50%,截至2017年全鎮擁有規範化生產企業34家,經營銷售企業350家。

疫情發生後,口罩成了稀缺品。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丁欒鎮,紛紛趕來買貨。

2月2日,江蘇的服裝商劉楓受人委託,開着麪包車到長垣拉已談好的3萬隻醫用口罩。因爲封路耽誤了7個小時,他到地方的時候,3萬隻口罩已經被其他企業搶走了。“再跟口罩廠談,就買不到了”。

劉楓不知道,2月2日這天,長垣市的肺炎疫情指揮部發布了“第1號”令,要求長垣市各衛材企業生產的所有防護用品要統一收儲、調配,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購買、索取防護用品。所有企業必須按照國家徵購任務保質保量完成,決不允許私自銷售、轉送。

丁欒鎮河南省健琪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田書增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描述稱,每天都有外地的救護車停在廠門口等着買口罩,他做衛材10多年,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

拿不到口罩,劉楓只能在長垣挨個找廠家,兩天跑了10多家,得到的答覆都是“沒貨”。他在朋友圈發佈了一段物流公司收運口罩的視頻,“這裏口罩真多,可以看卻不能買。”

“一罩難求”下,劉楓見證了一個倒賣市場的興起。

他告訴記者,2月7號開始,丁欒鎮醫療器械迴歸雙創園的馬路邊上,陸續出現了賣口罩的“倒爺”。

“廠家拿不到貨,只能找‘倒爺’,買被轉手一兩次的高價口罩。”在長垣呆了10多天,劉楓幾乎每天都要到這個馬路市場上逛一逛。

2月17日下午5時許,新京報記者在迴歸雙創園內看到,道路兩側的私家車從園區入口一直排到百米外的物流站,馬路邊,有人擺出整箱的口罩叫賣,人來人往宛如集市。

▲長垣丁欒鎮雙創園內,一男子將整箱的口罩擺放在馬路旁售賣,並擺放出樣品。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價格10天翻3倍  有人交易額超百萬

走訪中,新京報記者發現,“倒爺”的拿貨渠道各不相同,有人託關係從廠裏直接拿貨,有人將醫院多餘的貨高價賣向市場。

一位來自安徽的男子稱,自己手上兩萬個醫用外科口罩,6元一隻,半小時內付現可給留貨。

他原本是個雜貨商,看新聞說長垣日產口罩百萬餘隻,就來長垣做口罩生意。他賣的口罩,“是從上家高價購得,一隻加價兩三毛錢” 。

另一位自稱當地某醫療器械銷售公司的工作人員,以4.8元的價格出售外科口罩,不到10分鐘,這批口罩就被買下,“這個價格算今天很低的了。”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長垣某衛材企業的出庫單顯示,2月10日,一次性醫用口罩價格爲1.3元,醫用口罩僅0.6元。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稱,之後由於原材料等原因,口罩價格有所上漲,但2月17日當天,外科口罩的出廠價也未超過2元一隻。

記者現場留意到,這些口罩都是資質齊全、正規廠家生產的正品口罩。

短短10天,這個馬路市場上的醫用外科口罩從單價3.5元漲到了6元,普通醫用口罩從1.8元升至4.8元。

“流到市場上的口罩根本不愁賣。” 劉楓稱,遇到價格合適的口罩,你不拿,十幾分鍾後,別人就付完錢把貨提走了。

像劉楓一樣,從外地趕到長垣卻買不到口罩的人不在少數。不僅有各地醫院的採購員,還有很多像劉楓一樣的外行人。劉楓住的酒店有100個房間,酒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住客大多是在長垣拿貨賣口罩的。

30歲出頭的範超,大年初十從安徽省亳州市來到長垣倒賣口罩,10多天時間,他的交易額已超百萬元。

範超不懂口罩,甚至不知道醫用外科口罩和普通醫用口罩的區別。他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賣口罩,到了長垣後,一些外地的政府部門也聯繫到他,希望他幫忙在當地買一些口罩,“廠裏的原價貨拿不到,他們只能出高價買流向市場的口罩”。

▲長垣丁欒鎮雙創園內有人專門提供“套現”服務,收取1%—2%不等的手續費。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Pos機交易套現  警方查扣25萬隻口罩

交易時,“倒爺”一般會要求現金支付,以避免監管部門的查處。

記者在這個馬路市場上看到,雙創園路旁停放着多輛掛着“換現”標語的車,甚至有人高喊,“換錢了!不用現金交易,小心我舉報你們。”

一位“倒爺”坦言,現在長垣的口罩由政府調配,不允許個人倒賣,現金交易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現場一名男子稱,發現很多人有換錢的需求後,他和朋友湊了30萬元現金,從河南新鄭市到長垣做“套現”生意,每換1萬元加收100到200元。

針對此類情況,當地警方和市場監管部門陸續開展打擊行動。

新京報記者從長垣市公安局瞭解到,2月20日,該局出動300餘名警力,聯合市場監管管理局進行突擊清查,現場控制17名違法套現人員,查扣車輛12輛,現金217萬餘元,暫扣“三證一單”手續不全的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25萬隻。

長垣市公安局政委胡亞坤稱,經過兩次前期摸查,發現雙創園路旁存在pos機非法套現、哄擡物價等違法行爲,且由於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工作造成隱患,經過聯合行動,該市場已被取締。

長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偉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根據現有的投訴情況來看,基本都是個人通過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售賣哄擡物價。“最大的可能是,生產企業銷售給需求單位(醫院、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等)的這一部分口罩流出,多次轉手流入市場,形成了口罩價格增高。”

張偉介紹稱,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查處哄擡價格違法行爲的指導意見》規定,醫用口罩經營者在購進成本基礎上大幅提高價格對外銷售,經市場監管部門告誡仍不立即改正的,可認定構成“哄擡價格”的違法行爲。

▲河南長垣市某酒店門口,市場監督管理局貼出的公告:採購人員不得私下交易,不得抬高物價等。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2月25日,張偉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要求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直接對需求單位直接輸送,防止口罩流入市場後多次轉手抬高價格,並要求物流公司,直接到生產廠家收發貨,減少週轉環節。

張偉稱,此前的一週,該局曾接到“高價口罩”的舉報34起。2月20日與警方的聯合查處後,該局未再接到關於“高價口罩”的投訴。

(文中趙青、劉楓、範超爲化名)

羅崇緯 本文來源:重案組37號 責任編輯:羅崇緯_NB120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