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鄂爾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條蜿蜒的河流,它源於陝西西北定邊縣境內,流經內蒙古鄂托克前旗、烏審旗,然後從巴圖灣村東折流入陝北境內,與響水河匯合後向東南方向流入黃河的支流無定河。在地層鬆散的毛烏素沙漠上,沖刷出一條寬闊幽深的“U”字形河谷。這條河流就被稱爲薩拉烏蘇河。

薩拉烏蘇,蒙語的意思是黃色的水。就是在這條河流一帶,曾經是古老而燦爛的鄂爾多斯文明的發祥地。

薩拉烏蘇動物羣化石至少有45種以上,這裏是名副其實的“化石之鄉”。這些薩拉烏蘇文化遺物和共存的動物羣表明,薩拉烏蘇河一帶,曾經有很多的淡水湖,那裏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羣的動物活躍其間。生活在河湖兩岸的“河套人”就是在這樣水草豐茂的地方創造了自己的文明。爲人類的歷史的發展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本土學者楊道爾吉長期致力於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創作,他將通過系列文章來爲我們釋讀關於薩拉烏蘇河的科學研究史。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十六)

作者/楊道爾吉

1998年6月26日,90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德日進神甫是我最敬愛的老師之一。”賈蘭坡受教於德日進,就是1929年德日進被聘爲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顧問期間,他們共同參與了北京周口店地區的發掘工作。在賈蘭坡先生的回憶中,德日進曾經認真地爲他修改過英文寫的論文,並且耐心而寬厚地指導過他。

20世紀50年代,已經徹底離開中國的德日進寫信給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鍾健,說他很想再來中國。中國已經成爲德日進的第二精神故鄉!正是與他保持較長時間友誼的楊鍾健先生曾經說過:“德日進曾想把古哺乳動物所有門類都研究一番,並且爲每一種都寫一本古生物志”——這也代表那個時代古生物科學界的共同願望。

在另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黃土研究的權威學者劉東昇先生(楊鍾健的學生)的筆下,“德日進是一位成績卓著的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學家。德日進在中國從事地質和古生物學工作近20年,對中國第四紀地質的新構造運動,對中國的花崗岩研究,特別是對中國古哺乳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提出過精闢的見解,作出過富有意義的貢獻。他在古生物方面不愧是一位權威。”

1931年2月8日,德日進從北京出發,涉洋遠赴美國紐約——這是他第一次到美國。在那裏,他參觀了美國博物館和哥倫比亞大學,並且作了講座,他講到了薩拉烏蘇河。

遠赴美國,是爲法國雪鐵龍公司發起的穿越亞洲的“黃色遠征行動”做準備,包括技術援助和學術力量的募化和邀請。所謂“黃色遠征”,就是穿越古老的絲綢之路,全長12000公里。德日進因爲以中國地質調查所成員來參加此次活動,所以他屬於東方組。1931年4月4日從他們北京出發,穿越中亞的高原和沙漠,沿途進行了許多項地質與古生物調查,於1931年10月8日在新疆阿克蘇與西方組會合,完成了此次行動,又返回北京。

1932年9月,德日進回到巴黎。儘管他再三懇請,教會方面堅持不同意出版他的兩篇重要文章《神的氛圍》(1927)和《地球精神》(1931)。德日進艱難地爭取,最後得到的依然是“不”的答覆。

1933年,羅馬教會嚴厲警告德日進,不允許他在巴黎申請(或接受)任何職位。德日進默默地領受,沒有申辯。

1933年7月20~30日,德日進與其他科學家一起前往美國華盛頓參加第18界國際地質大會。他們選擇坐船先到中國,再從中國出發抵達美國西海岸。在這次國際地質大會上,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學術報告震動了國際地質學界。

1933年10月8日,在美國待了三個月的德日進,再一次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中國。

〖待續〗

來源:鄂爾多斯發佈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十五)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十四)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十三)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十二)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十一)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十)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九)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八)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七)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六)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五)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四)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三)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二)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一)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十)

薩拉烏蘇河  捧着讀你(九)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八)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七)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六)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五)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四)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三)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二)

薩拉烏蘇河·捧着讀你(一)

-第1049期-

欄目:綠色烏審

編輯邊步霞主編烏蘭審覈陳小龍

新聞·生活·公告·文化·旅遊·文明·學習

烏審旗發佈烏審新媒體引領者

轉載需經得同意並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