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武是一種獨特的現象——一個先後在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任職的記者,在深度觀察和體驗中國當代美術創作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進程中,用30餘年的時間,使自己蛻變爲一個聲名顯著的批評家和鑑賞家。

最近劍武出了3本書,都是他30年來報道、觀察和評說美術創作和市場現象的集納。作爲其老友,我讀來感覺熟悉而又欣喜。書中文字,一如他平時的冷峻較真和調侃鍼砭;而分冊結集呈現,又煥發出陳酒彌香和集束成強的效果。

對美術創作和藝術市場進行報道是劍武的本職工作。而劍武基於對中外美術史和中外藝術品市場的研究與觀察,不太做一般性的動態報道,而是熱衷於由表及裏的體驗和鍼砭,這使得他的文字準確而深刻,也使得他更多地以一種批評家的姿態活躍在批評界和藝術品市場領域。在《所謂虎去狼來》裏,劍武從市場表象入手,緊扣社會發展與美術史脈,將當代美術創作與中外美術史及國際藝術品市場揉在一起進行搗練,尋找現象背後的本質。無論是對當代美術家的評說還是對歷代大師的推介,都極其獨到生動。他對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世紀大師的學術與市場價值的評判極富歷史眼光,對黃賓虹、林風眠的創作與歷史和現實的價值糾結的分析,既入木三分,又鮮活真切,發人思考。

劍武不僅僅是一個觀察者和批評者,他還是一個實踐家。稍早時,他師從張仃先生,在中國繪畫、書法、篆刻方面勤學鑽研,頗有造詣。而後又對中國繪畫的鑑定理論和方法進行創新性研究和實踐。他在治學之餘對一些機構和愛好者的收藏與投資進行指導,頗爲成功,這使他成爲理論和實踐的名家高手。在閱讀他關於拍賣的《從第一槌開始》和關於收藏的《收藏是一種記憶》時,我們既感醍醐灌頂的警醒,又有如沐春風的欣慰。

劍武有湘人的倔強與豪邁,對歷史和現實的人事常有一針見血的見地,但又絕不失嚴謹和中和,讀其文字可見一斑。劍武喜歡較真,有時候被我戲稱爲“毒舌”,但他絕無“憤青”姿態。在其文字裏沒有無病呻吟,也沒有故作高深。他將尖銳的評說與中肯的見解融合在功底深厚的理論與文字修爲之中,時而娓娓道來,時而鏗鏘驚堂。讀來清爽,也使人自捫深思。

好書,是著書者的智慧和心血,與閱讀者的感應與延伸。劍武其人可傾心,其文可沁心。他的理論見解和實踐經驗值得讀者領略和借鑑,且行且珍重。

(作者系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