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帝泰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它是清西陵的首陵,位於陵區的中心位置,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墓。圖:清西陵入口處的石牌坊,東西南共三座。石牌坊高達11.5米,寬達32.17米,形制都爲無間六柱十一樓形式。

資料顯示,泰陵從雍正七年開始修建,至乾隆元年雍正死後葬入地宮,才正式完工。圖:大紅門,爲單檐廡殿頂,有三個拱券式門洞。紅色牆體,黃琉璃瓦頂。穿過大紅門就是一個個分佈在神道上的陵區建築。

泰陵主要由前後兩個部分組成,南面是門、坊、碑、亭,而北面則主要是隆恩殿、方城、明樓以及地宮。圖:泰陵陵寢區域航拍照

泰陵主要由前後兩個部分組成,南面是門、坊、碑、亭,而北面則主要是隆恩殿、方城、明樓以及地宮。圖:泰陵陵寢區域航拍照

史書記載,雍正即位後起初選擇的墓地爲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一番堪輿後,雍正認爲“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經過風水師的一番找尋,最終選擇了易縣永寧山下,原因是這裏“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圖:泰陵七孔橋

泰陵隆恩殿。建築形制爲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黃瓦頂,木結構卯榫對接。明柱瀝粉貼金包裹,殿頂有旋子彩畫,梁枋裝飾金線點金,枋心彩畫“江山統一”和“普照乾坤”,非常精美。

泰陵神道旁的石像生之大象。泰陵石像生共有五對,分別是獅子、大象、駿馬和文臣武將。

資料顯示,1975年考古人員在清理被孫殿英盜掘的清東陵乾隆墓地地宮時,聽說雍正泰陵寶頂發現了盜洞,於是立即前來實地勘察,但此事不了了之。直到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了對泰陵地宮的發掘。當年4月15日,考古人員準備發掘,但挖了兩米後就匆匆撤走,原來是盜洞僅向下挖了兩米。圖:泰陵的明樓、方城以及石五供。

站在泰陵方城上向南方遠眺,可以看出近處的石五供、二柱們,以及遠處的隆恩殿。

泰陵寶頂前的琉璃影壁牆,這裏就是地宮的入口處,當年就是在琉璃影壁牆發現盜洞的。關於雍正爲何不願意葬在清東陵,目前說法不一,比如有說雍正是篡位的,葬於父親康熙景陵旁不吉利;也有說雍正好大喜功,殺戮成性,居功自傲,另建陵區爲突出自己。 “此文章爲鐘錶舊事原創,特此聲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