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矩形冰山看上去很有趣,而且很上鏡。

  本月早些時候,NASA科學家Jeremy Harbeck在南極半島上空進行一次勘測飛行時,發現了一座與衆不同的冰山。

  這座冰山呈現出了幾乎完美的矩形形狀,有着正方形的邊和平頂,讓它看起來似乎更像是人造的。

  Harbeck說道:“我覺得這個矩形冰山看上去很有趣,而且很上鏡,所以就拍了幾張照片。”

  儘管它的形狀非常怪異,但這個冰山是完全自然形成的,而且實際上這麼完美的矩形也不是那麼罕見。

  冰具有晶體結構,這意味着它更喜歡沿着直線斷裂。在北半球,冰層坐落在基岩上,冰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會讓冰山以不規則的形狀形成,就像一提到冰山我們腦海裏會出現的那種形狀。

  南邊則相反。南極冰蓋的邊緣主要由漂浮的冰架構成。這些冰可以自由地沿其天然晶體結構斷裂,導致那些冰山往往具有垂直的邊緣和平滑的頂部。

  圖:Jeremy Harbeck/NASA

  這座新冰山的牆面非常鋒利,幾乎完全垂直。這表示它是最近形成的。

  隨着時間推移,波浪將開始侵蝕冰山邊緣,形成一些弧形,然後冰壁坍塌。冰山還會繼續斷裂,邊緣的冰塊會逐漸脫落,甚至可能會碎裂成很小的碎片。同時,冰山開始遠離它一開始形成的地方。

  南極冰山隨着洋流繞着海岸漂移。寒冷的空氣、海水的溫度會讓它們慢慢融化,不過大冰山倒是可以生存多年。它們甚至可以在南極近海以外的北面進一步移動,因此人們需在衛星圖像中跟蹤,防止其進入航線。

  有史以來最大的冰山B-15,於2000年在南極開始散開。如今在南喬治亞島附近還留有一些碎片。其它碎片則離開了南大洋,到2006年,距離新西蘭海岸僅有60公里。

  這些冰山的路徑對於科學家來說很重要,因爲它們在“旅行”時,會將淡水和微量營養物質釋放到海洋中,改變海洋的化學性質,影響當地的洋流和生物。

  冰山B-15之所以能存活這麼久,是因爲它巨大的尺寸:295乘35公里。但本篇提到的獨特的矩形冰山只有1千米長,所以它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它可能會在海岸附近移動,然後在離開南極水域之前就慢慢分解融化。而當它移動的時候,其邊緣便會逐漸被腐蝕,失去完美的直線。

  雖然這矩形冰山很小,但它很可能曾經是一個大冰山的一部分。2017年7月,該矩形冰山附近的Larsen C冰架崩裂,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小。南極洲周圍其它地區的冰山數量正在不斷增加,隨着更多冰山移動,未來看到更多矩形冰山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作者:狗格格/編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