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旅遊局帶你學節氣,識傳統!今天,小津繼續帶大家深入認識接下來的六個節氣,它們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

立秋:詞義秋季的開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每年公曆8月7日-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天氣由熱轉涼。

節氣習俗-貼秋膘

北方盛行在立秋“貼秋膘”。天津人“貼秋膘”一直很講究。家裏的主婦要到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肉,回到家裏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裏面除了放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等,用文火燉。其中的料包可不簡單,是由丁香、桂皮、香葉、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20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的,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

可以說,立秋這一天,整座城市都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裏。除了“貼秋膘”,立秋時喫其他東西,也叫“咬秋”。“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處暑:詞義炎熱的暑天結束。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着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但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節氣習俗-出遊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

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

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白露:詞義天氣轉涼,露凝而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更是干支歷申月的結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由此得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節氣習俗-飲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它生長的最佳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天津“衛嘴子”們獨愛茉莉花茶。此茶早年間曾經長期風行市場,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香味柔和,口感醇厚,滋味甘芳,三泡後茶味仍然不減。尤其是這正興德茶莊和御品軒,領起了天津的傳統茶文化,歷史悠久而又不失細節,值得品嚐!

秋分:詞義晝夜平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爲每年的9月22或23日。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節氣習俗-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風箏又稱風琴、紙鷂、紙鳶。起源於中國,曾是一種通信工具。後來戰亂少了,便成了人們祈福的玩物。 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這時候,天津人就該拿出咱們的特色——風箏魏的風箏了!在秋分的清晨和傍晚,選個廣場、公園,讓多姿多彩、形態各異的風箏在天空中競相飛舞。

寒露:詞義露水以寒,將要結冰。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是干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0月8日或9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節氣習俗-登高

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麼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這時候盤山等景區成了秋來登高的好去處。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衆多的遊人。

霜降:詞義天氣漸冷,開始有霜。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着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爲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

節氣習俗-迎霜兔,喫兔肉

過去,老一輩人在霜降這天,講究喝菊花酒,喫迎霜宴。當然,這個傳統,現已經少見了,菊花酒早被二鍋頭替代。關於“霜降喫兔肉”的習俗,還有這麼一段故事。相傳和滿清八旗入關後,喜好騎射打獵有關。皇上到關外的木蘭圍場打獵,旗人到京城的西山。所以,野味便變成此刻最好選擇。兔子應霜降之日,美名曰“迎霜兔”。雖說如今已喫不到正宗的迎霜兔,但在天津喫地道的手撕烤兔也是極好的。

學完今日份的節氣和津門習俗,

大家有沒有收穫呀?

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小小的測試,

答對了還有機會獲得津門特色伴手禮!

福利詳情

前10名留言並正確回答問題的小夥伴

每人可免費獲得風箏魏風箏一個

前11-80名留言並正確回答問題的小夥伴

每人可獲得20元話費

獲取方式如下

問:上文介紹的節氣中,天津人民在哪個節氣有放風箏的習俗?

(答案在文中尋找)

參與方式:

1)直接在天津市旅遊局微信公衆號(微信ID:tianjin-tour)此篇文章下寫留言。

2)留言區分兩條留言:第一條回答問題的正確答案;第二條留下您的姓名+聯繫方式。

正確留言示範如下圖所示:

溫馨提示:每個手機用戶僅限一個獲獎名額

編|李陽陽

審覈|程鵬

轉載請註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