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驚悚的恐怖片是什麼樣的?

有人說是奇形怪異令人泛嘔的鬼怪;

有人說是快溢出屏幕的血漿;

還有人說是那股無形黑暗所帶來的壓迫力。

但殺姐認爲,這還都只是在恐怖片的套路內。

真正恐怖的是,即便你看不到黑,看不到鬼,看不到血漿,你依舊脊背發涼,陣陣驚魂。

比如這部——

《仲夏夜驚魂》

正如海報,不血腥,不暴力,也不驚悚,甚至還隱隱帶點戀愛的浪漫。

相較於其他,這部恐怖片確實有太多不一樣。01 不一樣的色彩

恐怖片最重要的是什麼?

被譽爲“恐怖大師”的溫子仁曾說過:

黑暗壓迫力的氛圍是恐怖片的關鍵。

《招魂》和《死寂》中的黑暗

把畫面調黑,讓觀衆和主角都看不見。

置身一片未知的環境中,你的感官被放大,一點動靜,就能引起千層浪,一點恐懼,就能深深印植你的大腦。

這一點,大部分恐怖片屢試不爽。

但,《仲夏夜》不一樣。

它製造恐怖的氛圍是白、亮。

而且還白的通透,亮的徹底。

Hagar,瑞典的一個小鎮。

這個小鎮地處地球的北極,一個能出現極晝的地方。

極晝長達9天,名爲“仲夏”。

丹妮一行人也加入到這個小鎮的仲夏節。

仲夏節,彷如極晝,即使到了晚上,睡覺也需要放下窗簾遮光。

同時還因爲地處平坦寬闊的草原,亮的,刺眼的,太陽幾乎遇不到障礙物。

這讓這個地方“亮上加亮”。

坐在室外,你似乎可以忘記時間,誤以爲永恆。

白與黑,色彩的極致對比,營造的效果也截然不同,黑好理解,那白怎麼說?

殺姐先不劇透。

我只能說,這是《仲夏夜》的不同,也是《仲夏夜》的閃光點。02 不一樣的節奏

如果說氛圍的營造是恐怖片的關鍵,那節奏就是這部恐怖片的靈魂。

就像《死寂》,男主拿着燈在黑夜中行走。

這時節奏慢到你能聽到他的心跳,一步,一步,緩緩壓抑着你的神經。

緊接着,怪物突然出現。

只出現一瞬,男主加速狂奔。

影片節奏立馬加快。

這樣的一慢一快,時刻勾着你的神經,讓你沒有閒暇來思考。

而你對它的出現永遠只停留在第一印象——

恐怖。

其實嚇到你的東西,就是個玩偶。

但節奏一變化,它就變成了攝人的怪物。

這就是恐怖片的慣用定式。

可《仲夏夜》偏偏反其道而行。

怎麼樣來?

看這個鏡頭:

殺姐特地數了下,一個顛倒的公路長鏡頭足足持續了30秒。

爲什麼要這麼長,它有什麼深意?

可以有無數種的解讀。

而《仲夏夜》就是這樣,影片全程節奏緩慢,幾乎沒有變化。

你甚至可以無時無刻對出現的一個鏡頭解讀。

導演阿里.艾斯特不要你去感受那種“快餐”似的恐懼感,他留給你充分的時間,去理解鏡頭下的每一秒,每一幀。

是藝高人膽大,還是確實有實力?

《仲夏夜》至少向你證明了:

即便在定式之外,你依舊覺得它很驚魂。03不一樣的內涵

看完《電鋸驚魂》,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是裏面的那把電鋸,還是那個帶着面具的惡魔?

或許很少有人會拋開這些元素,說是電鋸驚魂所表達的內涵。

這是目前恐怖片的通病,類型元素太過出彩,掩蓋了深度的挖掘。

但《仲夏夜》打破了這一點。

看這部影片時,你多半會感覺,自己看的不是一部恐怖片。

它沒有那些令人揪心的懸念和令人咋舌的驚嚇,而是用不動聲色的技巧,勾引你,抓住你,讓你無法逃離這個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看恐怖片,會被“嚇”到幾天,害怕廁所有“鬼”,牀下有“人”,但這種恐懼會很快消散。

可《仲夏夜》不一樣。

它描述的那個小鎮真的存在嗎?

地球這麼大,或許有這個可能。

想到這,你猶豫了。

而你越猶豫,越癡迷,它就越成功。

目前《仲夏夜驚魂》的豆瓣評分只有6.5,風評褒貶不一。

你能看到影片在有些細節的處理,還是有很多的瑕疵。

前期太過平淡,節奏太過冗長,有些鏡頭太過多餘……

但,即便它不完美,卻仍然是對現有恐怖片的一種突破。

它的意義在於向你證明了恐怖片不是隻有黑暗、血腥和鬼怪,還可以有陽光,有鮮花,有綠樹。

類型元素從來都不是對恐怖片的一種禁錮,唯有故事和內核纔是對恐怖片真正的詮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