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有道

推文时间:每周三晚,不见不散!

“壹学者”热诚欢迎您赐稿或荐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毛殊凡(教育部社科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本文内容基于作者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术论文大讲堂”的专题讲座。感谢作者赐稿!同时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郗戈教授致谢!

论文之“实”

编辑在审读稿件时经常用“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富有创见、论述集中、论证充分、分析入理、材料新颖、方法科学、结构合理、逻辑严谨、行文规范、文风朴实……”来进行正面评价。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里的论文究竟指什么

1、文章 ≠ 论文

平常我们说的“文章”,依据不同学科和专业,一般可以泛指实验报告、项目规划、工作计划、个人总结、学习体会、案例分析、理论文章、教材讲稿……但这些文章并不能称为论文。我们这里的论文,是指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规范成文专业成果,即学术论文。它有一套严格的规范。

一是以学术领域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二是以分析论证为主(不是以介绍、解释为主),观点见解系统,逻辑分析严密,语文规范严谨。

三是对创新要求高,原创性强,必须有独立见解、观点或结论。

四是这种创新与“学术共同体”紧密联系(可借用哲学家库恩所说的“范式”说明),身为其中而有所依傍、有所借鉴、有所继承、有所贡献,既可以是“接着说”(补充、扩展、深化),也可以是“对着说“”(对比、质疑、批判),还可以是“合着说”(概括、综合、商榷)。

2、科研 ≠ 论文

科研过程大致包括:1)提出问题和假设判断形式(预期目的)-选题;2)研究设计-确定研究对象与选择研究方法(理论);3)收集资料(已有研究及预实验或素材草纲);4)资料整理(筛选、分类及数据分析等)。在某种意义上说,撰写论文也包括这4个阶段。

不过严格地说,论文更多是指在完成科研过程这4个阶段之后对作者经过认真系统的思考而得出的判断、观点或结论所进行的一项符合学术规范、学科规范和语文规范的文字分析和表述。

所以,高水平的名家在上述4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好论文且很少偏离预期目的(即最终撰写出来的论文与科研开始时所拟定的“写作提纲”基本一致),而初学者一般只能在最后阶段才产生论文且经常偏离预期目的。

3、写作 ≠ 论文

从目的性看,写作可以漫无目的,甚至只是个人的消遣与喜好;而论文目的集中,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发表等途径产生效益

从过程性看,写作是行为过程,论文是写作结果。

从不等性看,一流作者一流文章,即好的写作可以=好论文,但也可以一流作者三流文章,好的作者≠好论文;而同篇论文好与坏的评价在同一评价主体眼中只能非此即彼。

从可评性看,论文经常可以有多种创新和评价途径(横看成岭侧成峰),写作则程序比较固定和可操作,有种“会当凌绝顶”的形式上的必然要求。

作文之“四”

尽管作文(撰写论文)不等于论文,但两者确实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并直接影响论文评价。这里仅仅针对不是名家大家的作者谈谈作文。

1、四个必须

狭义的作文至少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必须对事实或证据、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加工和整理。

二是必须判断事实、证据以证明假设(论题)或否定假设并得出正确结论。

三是必须经得起推敲,特别是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中站得住脚、立得住身、守得住神。

四是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和吸纳他人意见和建议。

2、选题四忌

一忌太冷僻,冷僻的选题很难发掘出重大的新价值,从而难以引起人们或学界的共鸣。

二忌太热门,热门选题肯定是被很多人选作撰写论文的,同样期刊出版规模条件下热门文章蜂拥而至,编辑只能甄选更高质量的论文,无形中增加了竞争激烈程度。

三忌太前沿,就像风险投资一样,学术前沿之所以是前沿,就是因为它具有不确定性,这无形中增加了把握难度。

四忌太老旧,老旧的选题因为文献资料比较多撰写起来比较容易成文,但正因为人们研究的时间比较长成果比较多,要进行创新就比较难。

3、四无正负题

作文要原创独创,必须天马行空自由想象地进行创作,因而要“无我”(忘我)、“无人”(独创)、“无气”(注重理性严谨思考)、“无章”(打破条条框框)。这是四无正题解释。

但是,若还没达到“集大成者”的大家境界和水平,还是必须踏实地“以学为主”,力避:1)无我,没有自己的原创,不是抄袭剽窃就是人云亦云;2)无人,对学界成果和他人观点一概拒绝和否定,不懂吸纳而自以为是地孤芳自赏自己所谓的“独创”;3)无气,观点不集中、文风没特色、对比不鲜明,通篇读来呆若木鸡;4)无章,以主观臆想代替历史逻辑和客观现实,结构不合理、行文不规范地疯癫张狂。

4、时空四维

从时空四维角度来看,以作者为中心处理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1)自我,观点、主题或结论一定是经过作者独立的敏思苦想而来;2)历史,论文要有历史感,通过纵向比较得出超越前人的“独创”;3)现实,论文要有时代感,通过横向比较得出同时代人尚没有的“原创”;4)未来,立足现实、追索过往、面向未来不断创新发展。

评文之“好”

1、形式评价要素

人靠衣服马靠鞍。论文好不好首先表现在形式上。编辑进行论文评价时,首先会看论文是否符合期刊所要求的学术规范、学科规范、语文规范

比如,形式要素体现的学术规范至少包括:1)学术梳理(学术史迹、主要成果、前沿观点);2)理论运用(学科体系、模型、范式,范畴、概念、多学科理论);3)逻辑论证(逻辑构架、主题集中、材料合理、前提充分、论证比较、推演方式、创新结论);4)语文规范(词法语法、句读文风、章节构造);5)出版规范等。

出版规范就包括题名(即标题,要求鲜明独特)、摘要和关键词(要求客观简明)、正文(包括文体结构、行文规范、概念、定义、变量、假设、理论、推理、分类等)、参考文献(引证文献必须提供包括责任者、题名、出版项等在内的文献要素)、其他附件(注释、作者信息等)、版式等。

2、内容评价要素

主要包括选题(标题)价值性、创新(原创)性、学术性、科学性(或具体应用价值)、方法性或原理性等。

内容要素体现的价值标准:

1)选题范围大小(宏大叙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主流意识形态、方针政策;微小叙事:当代青年“练爱”观、哔哩哔哩弹幕网站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影响);

2)主题性质色彩(积极与消极、建设与破坏、阳光与黯淡、鲜明与模糊);3)社会创新效益(对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创新的推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成长成才的帮助)

3、价值标准与学术规范的统一

1)价值标准“一票否决”

选题正确与否起决定作用,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这得长期积累非短时期能功成名就。

2)学术规范“补充完善”

学术规范起到绿叶衬映之效,作者和编辑在此花的“可见”精力很多,但可短时期训练而成。

3)作者如何做到两者统一

一是长期坚持读书、思考、写作,打牢理论基础和学科基础,没有其他捷径。

二是把握不同学科话语特色,相对来说马克思主义学科注重价值标准,文史哲偏重学术规范,应用学科主要讲究实证分析。

三是了解各类期刊用稿特色,不同期刊发文要求各有侧重,各自范围和要求有所区别,从而对文风有不同要求。

4、发文之“外”

论文好不好、评价高不高,很多时候还与论文本身之外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此择其要点评说。

1)“抄袭”与内化

严格区分两者,抄袭绝不可取,但要善于“临摹”并把“临摹”的东西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可以思考:史料堆积、引文众多是抄袭不?在论文较低层次的表述或自然段行文中用于论证而按文献标注规范地引用别人的观点是抄袭不?

2)一稿多投与多方(刊)联系

要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式处理好一稿多投与多方(刊)联系,在遵守国家相关出版法规条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开展有效人情、刊情交往,不断积累运用社会资源,缩短投稿用稿周期,并最终使自己跻身于某些期刊的“关系户”“关系稿”行列。

3)修改与坚持

准确判断期刊宗旨和特色,适时调整论文撰写角度和深度。这是个再次深入研究的过程但不能反复无止境地进行,要明白创新的根本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4)特殊价值需求

不同期刊办刊风格旨趣、发文选题周期不同,要“投其所好”,多注意期刊的发文主题策划与相关“学术共同体”的联系,以及一些期刊因自身评价因素造成的二次文献转载要求(甚至“版面费”因素)等。

↓↓↓

◈ ◈ ◈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