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標題:聯合專家考察組:空氣傳播非主要傳播方式 目前防控措施正確有效)。Q:家庭傳播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也有統計數據出現,這對下一步防控會有什麼樣的指導。

(原標題:聯合專家考察組:空氣傳播非主要傳播方式 目前防控措施正確有效)

2月16日至24日,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組的25位專家用了9天的時間,分別到了北京、湖北、廣東、四川這四個省份考察,並最終形成聯合的考察報告,考察報告也在2月29日正式發佈。這個國際防控階段性報告涉及了哪些內容?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爲您解讀。

Q:在考察報告中看到,從傳播途徑上“不認爲空氣傳播是主要傳播方式”是否說明防控方法可以更明確了?

A:呼吸道傳播有兩種主要方式,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也就是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是感染者排出的病毒在空氣當中形成的小顆粒可以比較長時間在空氣中停留,甚至隨着空氣遠距離傳播。報告認爲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兩個,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接觸傳播中主要是密切接觸傳播,沒有空氣傳播的證據,但是也沒有證據完全否認這種傳播的存在。但是即使存在,它的作用和場所都是有侷限的。對一般公衆來說,它的傳播價值不大。

現在採取的阻斷傳播的辦法,比如隔離、戴口罩、勤洗手是正確有效的,希望大家不要過度恐慌,不要過度採取防護措施。

Q:家庭傳播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也有統計數據出現,這對下一步防控會有什麼樣的指導?

A:家庭傳播的數據是78%-85%,是根據在廣東和四川的考察得出的。我們採取的干預措施和防控措施,阻斷了持續性社區傳播。發病的病人主要在家庭內,證明防治效果比較好,在家庭內需要採取正確方式,通風、消毒、將發熱病人及時送診就醫

密切接觸者的數據是1%-5%,也是我們通過在廣東和四川的考察得出的。現在我們對確診、疑似、發熱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跟蹤管理是必須的、正確的。如果不管理不追蹤,1%-5%的病人就會成爲移動的傳染源。儘早發現,可以進行儘早治療和干預,從而提高治癒率。

杜碩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杜碩_NB125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