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足不出戶雲看展的疫情期間,龜茲石窟研究院將陸續推出龜茲石窟壁畫系列故事,本期關注的是“須陀素彌王誠而有信”、“獅王捨身不失信”、“樵夫背恩”等反映誠信的石窟壁畫,以供大家欣賞。稍後,熊對樵夫說:“我想睡覺,請你守護好我。

龜茲石窟文化遺產是古絲綢之路文明交流的結晶,源起絲路,始興於漢,繁盛於唐,印刻着海納百川、兼收幷蓄、一體多元的特點,見證了公元3至公元13世紀期間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輝煌歷史。曾對包括敦煌在內中國內地石窟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並在東聯西引的傳播交流過程中,又向西輻射極大地豐富了中亞佛教文化發展,創造了古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鑑與融合發展的歷史經典。

龜茲石窟壁畫所表現的題材和內容極爲豐富,其在滿足佛教傳播與教化信衆需求的同時,更多表現的是古代民衆生活習俗和崇尚的美德。在足不出戶雲看展的疫情期間,龜茲石窟研究院將陸續推出龜茲石窟壁畫系列故事,本期關注的是“須陀素彌王誠而有信”、“獅王捨身不失信”、“樵夫背恩”等反映誠信的石窟壁畫,以供大家欣賞。

“須陀素彌王誠而有信” 壁畫故事出現在克孜爾第13、17、38、69、110、157窟,克孜爾尕哈第11窟。 故事內容選自《賢愚經》卷十一。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須陀素彌王誠而有信   克孜爾第38窟

須陀素彌王誠而有信

古時候,閻浮提有個跛足王,以食人肉爲生,衆羅剎跟隨他爲非作歹。跛足王決定用一千個小國國王的頭顱來宴請衆羅剎。於是,他就開始抓捕國王,很快就抓到了九百九十九個小國國王,還差一個。

當時有個小國,國王名叫須陀素彌,以智慧聞名遠近。於是,被抓的九百九十九個小國國王商量:現在只有須陀素彌王才能救他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們就對跛足王說:“須陀素彌王道行很高,如能把他抓來,你的宴會就圓滿了。”跛足王聽完,即凌空而去。

這一天,須陀素彌王攜帶宮女出城遊玩,途中遇見了一個行乞的婆羅門,他答應婆羅門回宮時再行佈施。當須陀素彌王與宮女正在池中嬉戲時,跛足王凌空而下,立即將他劫掠至山中。須陀素彌王請求跛足王給他七天時間,回宮向婆羅門進行佈施後再來赴死。跛足王答應了國王的請求。

須陀素彌王返回王宮,對婆羅門進行了種種佈施後,如期返回山中。跛足王被須陀素彌王誠而有信的行爲深深感化,內心愧疚,立即釋放了其他九百九十九個小國國王,並且皈依了佛門。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須陀素彌王誠而有信   克孜爾第17窟

 “獅王捨身不失信”壁畫故事出現在克孜爾13、14、17、38、69、100、101、114、171、178窟,森木塞姆第48窟,克孜爾尕哈第16窟。故事內容選自《經律異相》卷四十七。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獅王捨身不失信  克孜爾第38窟

獅王捨身不失信

古時候,山裏有個獅子王。它常想:“我是獸中之王,我的威力能保護所有的禽獸。”

有一天,兩隻老獼猴帶着兩隻小獼猴來請求獅王:“我們要外出覓食,想請你看管兩隻小獼猴,不知可否?”獅王當即答應下來,老獼猴們高興地走了。這時,山裏的鷲鳥王看見獅王睡着了,便偷偷地把兩隻小獼猴劫掠至懸崖邊上。不久,獅王醒來後,發現兩隻小獼猴不見了,就急忙找到鷲鳥王,要求放回小獼猴。鷲鳥王說:“要想得到小獼猴,你必須捨己之身。”獅王回答:“爲護小獼猴,我願捨己身。”

獅王說罷,立即爬到懸崖邊上,準備跳崖獻身。鷲鳥王見獅王捨身不失信,倍受感動,連聲讚歎,隨即將小獼猴還給了獅王。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獅王捨身不失信  克孜爾第14窟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獅王捨身不失信  克孜爾第114窟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獅王捨身不失信  克孜爾第101窟

“樵夫背恩” 壁畫故事出現在克孜爾第14、17、63、114、178、188窟,庫木吐喇第63窟,森木塞姆第44窟。故事內容選自《根本說一切毗奈耶破僧事》卷十五。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樵夫背恩  克孜爾第17窟

樵夫背恩

古時候,有個樵夫在砍柴途中遇上了大暴雨,便急忙鑽進一山洞躲避暴雨。突然,他發現有一熊安臥於洞內,驚恐萬分,正欲逃離,聽見熊說:“別怕,我不會加害於你。”熊便把他抱進了山洞,並拿出美果給他充飢。七天後,暴雨停了下來。樵夫回家前跪謝熊恩,熊說:“只要你別泄露我的住處,就算報恩了。”樵夫向熊保證,絕對保守祕密。

當樵夫返城途中,碰見了獵師。獵師問樵夫:“你多日未歸,大家都以爲你被暴雨漂走它處,或被野獸吞食。如此大雨,爲何你還能安全回來?”樵夫把他的遭遇和被熊救護之事全都說了出來。獵師聽後,驚喜萬分,趕緊打聽熊的住處,樵夫不肯說。獵師就以利相誘,樵夫遂起了貪婪之心,將獵師引到了熊的住處。獵師射殺了熊,剝取熊皮留給了自己,並把熊肉分作三份,兩份分給樵夫,一份留給自己。當樵夫伸手接肉時,奇異的事情發生了:樵夫的雙手立即斷落在地。

由於背信棄義,樵夫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樵夫背恩  克孜爾第114窟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樵夫背恩   庫木吐喇第63窟

 “熊救樵夫被虎食” 壁畫故事出現在克孜爾第7、13、63窟。故事內容選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五十。

鑑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誠與信:看獅王捨身不失信等佛經故事

 熊救樵人被虎食   克孜爾第63窟

熊救樵夫被虎食

古時候,有一樵夫在砍柴途中發現附近有隻老虎,樵夫趕忙爬上路邊的一顆大樹,但抬頭又見樹上面有一頭熊蹲臥在那裏。於是不敢再往上爬。熊對樵夫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傷害你的。”說罷,熊便把樵夫抱到了樹上。樹下的老虎對熊大喊:“快把樵夫扔下來!”熊說:“樵夫投靠於我,我不能背信棄義。”

稍後,熊對樵夫說:“我想睡覺,請你守護好我。”說罷,便呼呼入睡。老虎見狀,便對樵夫說:“快把熊扔下來,我就放你走。”樵夫遂起惡念,就把熊從樹上推下來餵了老虎。

由於不講誠信,樵夫後來心神迷亂,癲狂不愈,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