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易经”古经的哲学(推理)和数术(感知)两大体系。有许多人有这样的困惑:认为“易经”古经中有的同一卦中的卦名、卦辞和爻辞三者的吉凶意义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出入很大。

两仪:阴阳之道,恒古定律【易学文化研究】 我所认识的“易经”(二)

《周易》新解

正确认识“易经”

湖北·荆门史述颖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而又优秀的文化财富。它不仅有着源远流长而且最早的文化历史,还有着博大精深而又精辟独到的内涵。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易经”从它诞生时起,历经三世圣贤的修订而逐步完善,最后定格为《周易》,至今已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部“百科智慧宝典”,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应该正确认识和良好地运用它,让它造福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昌盛服务。

“易经”是古代圣贤对宇宙自然规律模式探索结果的书面总结,其目的是用来指导人们按照宇宙自然规律行事。它以 - -(阴)—(阳)符号组成的六十四卦为核心,配以文字说明,揭示事物发展阶段的吉凶悔吝状态,作为人们检查、修正和指导各项社会活动行为的依据。

“易经”古经是各类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就是从“易经”文化中发源;“黄帝内经”把“易经”应用于“养生”达到了极致的高度;在后世衍生出的“预测学”如:“六壬”、“命理”、“八卦六爻”、“奇门遁甲”等更是证明了“易经”的奇特。等等一切,足以说明“易经”囊括了“天文、地理、科学、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丰富的知识内容。它的内涵范围之广大、深度之长远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在范围和深度上都可能只是很小的一点点。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去认真的研究和发掘。

一、“易经”古经的哲学(推理)和数术(感知)两大体系

“易经”的核心基础是阴 - -(阴)—(阳)概念。有一句话叫做:“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即六十四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象)”。还有一句:“一物一太极”。结合起来讲:就是每一个事物无论巨细都是一个“太极”;这个“太极”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从“太极生两仪”开始。这个“两仪”就是其核心基础概念 - -(阴)和 —(阳),它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

“易经”是宇宙自然规律模式,是一个大的“太极”。当然,它本身也逃不出这个规律模式。“易经”的体系也是由“两仪”组成,这个“两仪”就是哲学(推理)和数术(感知)两个内容。“数术”是“象”,“哲学”是“理”。数术(感知=象)为哲学(推理=理)提供理论依据;哲学(推理=理)表述数术(感知=象)的结果。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完整的“易经”文化体系。

1、“易经”古经的“哲学”体系

谈到“哲学”,人们可能要问:“易经”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哲学”一直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之争。其实,“唯物论”和“唯心论”同样是“哲学”这个“太极”生出来的“两仪”。一阴一阳,互相依存。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这种争论都是多余的,它们本就没有一(先)二(后)之别。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本质,阴阳同时产生,没有先后之别。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 - -(阴)或 —(阳)自下而上排列六画成一卦,每一卦都有它的卦名和经文。六十四个六画卦为“数术”(感知)反映事物的状态;六十四卦卦名和经文分别表述六十四卦的“哲学”(推理)的内容。由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即六十四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象)”,“易经”所涵盖的“哲理”内容可谓是无穷无尽。

“易经”,有些学者人为地把它划分为“象数”和“义理”两块,还有“象数派”和“义理派”之别。请不要忘了,哲学的基本立足点就是“一分为二”,正与“易经”核心基础的“阴、阳”概念是一致的。既然是“一分为二”的,那也就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组成六十四卦的“八个纯卦”,每一卦都有它的“象”和“数”。每两个“纯卦”叠合成一个“卦”之后,上下两卦的“卦象”形成一个“组合状态”的“卦象”,这个“卦象”是一种什么“组合状态”呢?这时就要用“义理”来说明了。这个“义理”反映的就是“组合状态”“卦象”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象”就必然有什么“理”,是什么“理”必然就有什么“象”,它们是互为连带的整体,是不能把它们分开的。“义”和“理”意义相近,可用一“理”字概括;至于“数”,有“卦数”和“爻数”之别。“数”有它的特定用途,一种是由“纯卦”的“卦数”所决定的“数”,这在“易经”古经“衍生出”的“梅花易数”和“八卦六爻”预测学中计数时用到,在“易经”古经“术数”中还没找到运用它的影子,它不属于“易经”古经范畴的内容。另一种是卦爻的“爻数”,或称“爻位数”,它属于“易经”古经的范畴,也同时含有“象”和“理”的两个内容。

有许多人有这样的困惑:认为“易经”古经中有的同一卦中的卦名、卦辞和爻辞三者的吉凶意义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出入很大。

“卦名”是对“卦”的“定义”,“卦辞”是对“卦名”的“定义”,“爻辞”是对每一卦所反映的或六个层面、或六个方面、或六个阶段等等状态的“定义”。它们三者各自的性质不同,吉凶状态的“定义”就不可能一样。

周文王在“干”和“坤”两卦中各自注明了“用九”和“用六”,这就规定了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都是动态的,表示万事万物随时都处于变化的运动中,这就是“易经”的宇宙自然规律状态。

“易经”用宇宙自然规律状态来说明和诠释了社会人事中方方面面的哲理,它是智慧的宝库,更是哲学理论的宝库,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易经”古经的“数术”体系

“数术”,首先要把“易经”古经本身“数术”与后世从“易经”古经中衍生出来的“数术”区分开来。所谓后世从“易经”古经中衍生出来的“数术”,一种是“八卦六爻预测”,是汉代大学者焦延寿(今河南商丘人)始创,西汉学者京房(本姓李,字君明,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完善定格的“八宫八卦纳甲预测法”,俗称“京房易”。现在坊间流行的“周易预测”就是这种“京房易”。另一种“梅花易数”为北宋学家邵雍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所著,后发展成为“象数易学”流传至今。这两种方式,都是以“易经”六十四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们不同于“易经”古经的“数术”(感知)方法。

“易经”古经的数术(感知)方法,既简单直接,又快速明了。大道至简,它是站在极高的位置上观察事物,没有后世发展起来的那些方法的繁琐和复杂。

“易经”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可大可小”的伸缩性。事物无论巨细,只要是用“卦”来“感知”它,它一定会在这个“卦象”之内。这就是“易经”八卦包罗万象的特性。

1)“易经”古经的数术(感知):- -(阴)—(阳)合和法

“独 - -(阴)不生,孤 —(阳)不长”,“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铁的定律。一个事物如果呈现一阴一阳,阴气下行,阳气上升,达到阴阳相交合和,才是最佳状态。

比如说:把- -(阴)比作“负数”1 ,把 —(阳)比作“正数”1 ,两数相加(阴阳合和),则等于“零”。

这个“零”:在“儒家”叫“中庸”;在“释家”叫“空”;在“道家”叫“无”;在“易家”叫“中和”,在现代社会叫“和谐”。表示这个事物摆脱了外部一切事物的控制或干扰,到达了一个良好的自主运转状态。

(2)“易经”古经的数术(感知):“天、人、地”三才法

“天适、地利、人和”这三样齐备,便是良好状态。判断事物的状态如何,应顾全这三个方面,这三项缺一不可。

这里的“天、人、地”三才,是对应“八卦”中的卦画而言的,“八卦”卦画分别代表天、人、地。一个卦有六画,叫做“六爻”。自下向上:一 地、二 人、三 天、四 地、五 人、六 天。一 四地地相对应;二 五人人相对应;三 六天天相对应。在这三对中观察它们阴阳配合的状态,能达到合和者为佳。

(3)“易经”古经的数术(感知):多面观察法

“易经”古经的六十四卦的排列,两卦为一组,共三十二组。其中二十八组“综卦”,四组“错卦”。用于多面观察事物的运动状态,这是“易经”本身所带可见的“卦象”换位、变通观察法。至于另有所含的“互卦”、“错卦”“交卦”等等则可反映更深更细的内涵。

(4)“易经”古经的数术(感知):卦辞、爻辞定义法

“易经”的每一卦和每一爻都有它的特定意义存在。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卦辞”;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都有爻辞。卦辞阐述了卦的象义,说明事物的状态。按照人、事区别,爻辞提示了每卦所包含的或六个层次或六个方面或六种势态的内容,以及当值爻变的吉凶悔吝,反映了事物在相应位置动变中的状态。

(待 续)

(本文于2013年12月刊登在本人“新浪博客·秀颖易学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