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黑天鵝”,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

原本充滿秩序的市場也因此變得有些魔幻。

千金易得、一罩難求是如今的真實寫照。原本平平無奇的口罩在這個時候幾乎成了戰略物資,許多中小企業也因爲口罩等防護物資不足而無法順利復工。物以稀爲貴,這點在股市表現得非常到位。疫情的蔓延,讓如今的口寨概念股逆市上揚,勢頭不衰。

A股口罩概念股成爲了一枝獨秀的存在,在上個“黑色星期五”唯獨它逆勢漲停!並且僅僅相隔一夜,美股相關概念也出現了相同的逆勢,甚至有生產商單日就暴漲了103%,同時日本的防護用品生產商近2個星期也是漲了8倍之多。

現在沾上口罩兩個字,股價不說很好看,但至少不會差。這樣的好事當然不會讓醫藥企專美於前。一大批擁有製造基礎的企業紛紛上馬口罩生產線,別的不說,至少這份爲國分憂的精神值得讚揚。至於因爲沾上口罩概念股導致股價上揚之類的,就算是小驚喜了。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我國醫用N95口罩的日產已經達到了107萬隻,而除了N95之外我國醫用口罩的日產達到了3212萬隻,加上其他類型的口罩全天日產超過7000萬隻。

這意味着國內口罩短缺的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地解決。而在二月初,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在口罩生產供應方面,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

從2000萬到7000萬,在原有口罩企業加足馬力之外,是許多企業“不務正業”的神助攻。

1

五菱: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

作爲製造業的代表,車企自然不會缺席這一場盛宴。

“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

這是五菱汽車的口號,在這個春天,它也是這麼做的。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宣佈,將對生產線進行改建以儘快進行口罩生產。三天後,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生產的第一批20萬隻口罩已經下線。

五菱汽車響應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有着“神車”之名的五菱汽車給其他企業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但遺憾的是,由於2019年的汽車寒冬,中國整體汽車市場並不好,這也間接影響到了車企。

五菱汽車發佈業績預警稱,預計2019年度淨溢利將低於2500萬元,同比下跌超80%;預計擁有人應占溢利虧損,2018年同期擁有人應占溢利7076.3萬元。

或困於汽車寒冬,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五菱汽車的業績下滑與產品的更新換代慢、競爭力下滑、同級別市場湧現諸多挑戰者有關,畢竟MPV市場在當下開始備受消費者關注。

所謂危機,既有風險,也有機會。整體的汽車寒冬中有表現不好者,如五菱等,也有表現十分突出者,如特斯拉。五菱汽車或困於創新不足,跟不上市場變化。但五菱的技術基礎與市場認可度十分紮實,只要認識到問題並改正,走出低谷指日可待。況且,此次口罩生產線的上新也表現出五菱的部分實力。

2

富士康:口罩日產能200萬

說到製造廠、流水線,想必沒有比富士康更出名的吧。

作爲製造業的巨頭之一,富士康的實力有目共睹。2月5日,富士康順利試產口罩,6日,富士康宣佈在深圳龍華園區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

根據富士康旗下的上市公司工業富聯發表的公告,預計在2月底,口罩的日產能可以達到200萬。

但根據富士康工業富聯2月7日發佈的《相關事項說明公告》,其生產的口罩優先用於富士康科技集團近百萬員工內部生產防疫保障,未來視情況積極對外支援輸出。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作爲大型人員密集型工作,在市場上很難買到適量的口罩,能夠自給自足當然是最好的。而且,若是沒有口罩等防護物資,富士康想要復工都十分困難。

但即便是有了足夠的口罩,富士康的復工依然存在問題。

華夏時報2月17日報道,鄭州富士康已經開始招聘新員工。現在富士康招聘正式員工和小時工兩類,其中正式員工應聘成功將獎勵3000元,分三個月發放。而小時工上崗後一小時的工資是23塊錢。他告訴記者,小時工每小時的工資計費更高。

富士康高額獎金招人的背後,是疫情之下,各級地方嚴防死守導致人員流動困難。而難以買到口罩的大多數待業人員,也人心惶惶。

由於復工困難,富士康遇到的問題傳導至蘋果。來自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測,疫情將影響蘋果新產品生產和交付,並且會進一步影響iPhone的銷售,預計2020年一季度iPhone出貨量將下降10%。

爲了幫助金主爸爸解決問題,富士康不惜提高獎金額度。3000不行就5000,5000還不行就7000。

據中國經營報,鄭州富士康有的生產線開啓了夜班。加快復工節奏的,被認爲是早前宣佈的“撒錢”措施——在多地,富士康向招聘中介開出5000元至7500元的返費,以及給員工疫情補貼等,以促進招聘。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不是身在廣州的話,那筆者肯定會去富士康走一遭。

3

石油大佬:不僅產口罩,還賣菜

作爲站在中國企業食物鏈頂端的“人”,中石化、中石油等企業在大多數人心中想必是負分,尤其對早年買了他們股票的股民們來說。

但在這非常時期,中石油們展現了可愛的一面。

由於口罩短缺,有不少製造業企業已經上馬口罩生產線,口罩生產最重要的最關鍵的不僅是生產線,而是原料。

有相關媒體報道,制約口罩產能的最大障礙是熔噴料和熔噴無紡布的產能。目前這兩大原材料的產量非常低,短時間內仍難以滿足下游生產需求。現在根本沒有貨,一天一個價,每噸單價已經從原來的2萬漲到了20多萬。

不過這熔噴布的材料來自於石油,正好處於中石油、中石化等業務範圍之內。於是,兩家已經緊急調整生產裝置來生產醫用聚烯烴以滿足無紡布聚丙烯纖維專用料、醫用聚丙烯專用料等醫用物資原料的需求。

據界面新聞,截至29日,單是中石油,除了口罩生產線以外,中石油下屬企業加產聚丙烯熔噴料,並與合作企業聯合生產熔噴布,3月份熔噴布產能就將達到7噸/天。

光生產熔噴布還不夠,一條龍服務纔是真。在歷經22天的艱苦奮戰後,中國石油下屬4家企業新建的6條醫用口罩生產線全部建成,開始滿負荷加工生產,達成每天60萬隻的生產能力。進入3月,隨着引進的21條口罩生產線陸續開工,全部投產後,中國石油日產口罩可達150萬隻。

除此之外,中石油還賣菜。在杭州,從15日開始,中國石化浙江石油宣佈與杭州盒馬鮮生聯手開展便民服務,市民在杭州指定中石化加油站便可以購得盒馬生鮮包了。

憑藉強大的供應鏈優勢,中石油等公司有着其他公司無法企及的實力,即便是賣咖啡也不是瑞幸等能比的。

4

結語

上述這些都屬於有條件,稍微努力一下就上的製造業們。但還有一些屬於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

莆田在許多人心中是“假貨”聚集生產地,但在這次疫情當中,莆田當地企業所爆發出來的能量卻讓許多人震驚。他們告訴了世人什麼叫做“0到100萬的突破”。

莆田的常住人口在300萬左右,返崗、復工、開學壓力下,每天的口罩需求量在150萬左右,如何滿足需求是個很大的問題。

莆田是東南沿海製造業大市,鞋服等產業工藝完備,產業鏈完善,但全市沒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

怎麼辦?

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口罩的生產工藝並不複雜,原料也能在當地的嬰兒紙尿褲生產中大量找到,需要的僅是怎麼將大家組織起來。

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僅僅三天他們就掌握了工藝。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月8日,莆田自主生產的口罩日產量達到百萬以上,預計兩天後能達到200萬的日產能,能夠滿足全市需求,甚至還可以給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一些口罩。

可以說,莆田在這次疫情中真正將自身製造業的能力發揮到淋漓至盡,也提供了一個工業大國如何在疫情中應對問題的模板。

如今疫情在全球蔓延,包括日、韓、美、意等國在內,都出現了較爲嚴重的疫情,其中意大利人爲了自由不戴口罩,美利堅人把新冠肺炎與流感同等對待。

事實上,世界上能夠如此看不起新冠病毒的只能是印度,美意之流還是算了。不出意外的話,在將來的兩週內,疫情將會在上述幾個國家大規模爆發,當然前提是他們認真檢測,而不是鴕鳥政策。

作爲“尖子生”的中國在疫情控制住之後,必然會向外輸出大量的醫護人員、經驗以及物資,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口罩等醫療物資的需求還是比較猛烈的。

到時候,恐怕還有更魔幻的事,我們且拭目以待。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