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根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提供的數據顯示,因爲WeWork推遲了首次公開募股,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的淨資產已縮水至6億美元,較年初時41億美元的淨資產減少了85%。“如果新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帶着嚴厲但可行的計劃回來,軟銀又對公司注入新的資金,We Co.能夠更加務實,我相信它的估值能到5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

10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根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提供的數據顯示,因爲WeWork推遲了首次公開募股,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的淨資產已縮水至6億美元,較年初時41億美元的淨資產減少了85%。

諾依曼未能繼續留在《福布斯》10億富豪排行榜當中,原因是這家公司未能完成首次公開募股,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申請47天后又取消了計劃。雖然諾依曼已辭去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職務,但仍持有這家公司大約18%的股權。截至目前,諾依曼與WeWork均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諾依曼在2016年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10億富豪排行榜,個人淨資產預估爲15億美元。諾依曼在當時只有36歲,私有投資人給WeWork給出了超出100億美元的估值。在接下來的三年裏,日本電信巨頭軟銀在多輪融資中又向這家紐約初創公司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最終在今年1月時估值達到470億美元。

“我告訴亞當,不要爲我們的工作在沒有大量銷售人員或花費大量營銷資金的情況下有機增長而驕傲,”在軟銀2017年首次對WeWork進行投資後,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曾表示。“讓它比你原來的計劃大十倍。如果你這樣想,估價很便宜。WeWork可能值數千億美元。”

諾依曼辭職是在公衆市場投資者顯然不像孫正義那樣迷戀諾依曼,也不相信現在被稱爲“We Co.”的公司能像孫正義給出的估值那樣值錢。

有充分的理由這麼想。首次公開募股文件顯示,We Co.的現金只能夠維持運營到明年年中。多位分析師表示,如果沒有大量資本注入--比如通過首次公開募股--或是大幅削減成本,WeWork新任聯席首席執行官阿蒂·明森(Artie Minson)和塞巴斯蒂安·古寧厄姆(Sebastian Gunningham)只能被迫申請破產。

辦公共享空間公司Quest Workspaces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Laura Kozelouzek表示:“WeWork需要回歸現實,確保公司能夠產生真正的收入。縮小規模能夠有所幫助,出售公司飛機也是如此。但現在,如果市場以任何方式下跌--我預計他們都將無法走出困境。”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福布斯》預計We Co.的估值最多隻是28億美元。這一估值基於這家公司的市銷率,與競爭對手、上市公司IWG集團一致。考慮到突然的資產出售和潛在的現金流緊縮,《福布斯》在計算We Co.的估值時,該公司的市銷率要低於IWG集團的市銷率。We Co.今年上半年的淨虧損爲14億美元。

“沒有人會再相信擁有預訂會議的應用會讓你成爲一家科技公司,”一直公開批評WeWork的紐約大學教授斯科特·加洛韋(Scott Galloway)表示。“如果新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帶着嚴厲但可行的計劃回來,軟銀又對公司注入新的資金,We Co.能夠更加務實,我相信它的估值能到5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

《福布斯》對諾依曼個人淨資產的估算,主要是他持有的We Co.股份,加上拋售股票獲得的5億美元現金,不到3.8億美元的個人貸款。這些數據主要來自於We Co.的招股說明書。此外,招股書還顯示諾依曼最後一次拋售公司股票發生在2017年10月,且套現資金中的15%已捐贈給慈善事業。

《福布斯》還預計,We Co.聯合創始人米蓋爾·麥克維利(Miguel McKelvey)的個人身價爲4億美元,遠低於巔峯時期的29億美元。不過不清楚麥克維利是否像諾依曼一樣在前幾輪融資中進行了套現。如果已套現,該公司的身價將會更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