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事實上科技這部分出題還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今天我們主要結合熱點給考生們分享備考常識科技部分的一些經驗和技巧,以便考生能在最後的時間裏取得突破。綜上,複習科技常識時採取分領域以及結合時事熱點的方式,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技知識這部分考試所涉及的內容之廣闊,體系之廣大讓衆多考生叫苦不迭,不知道複習時從哪裏入手,這時候的考生要不是“無頭蒼蠅”式學習,要不就直接乾脆放棄這部分內容。而事實上科技這部分出題還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今天我們主要結合熱點給考生們分享備考常識科技部分的一些經驗和技巧,以便考生能在最後的時間裏取得突破。

要想知道如何備考科技知識,咱們得摸清科技大致上是考什麼。根據對歷年試題的分析,科技部分出題主要圍繞三大部分:科技史、基礎科學、高新科技。這樣一劃分其實是大大縮小了備考的範圍。下面針對每個部分重點作舉例說明。

科技史主要有中外科技史即中國與外國自古以來的科技成就。按照從古至今來看,古代中國的成就歸類爲四大發明以及各種天文曆法、醫學、數學、農學等領域的成就,比如農學方面一定要知道是中國四大農書:《汜勝之書》、《齊民要術》、《農書》、《農政全書》;醫學方面能想到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華佗的麻沸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譽爲東方醫藥巨典……近代則主要是兩彈一星。所謂兩彈一星也即原子彈、氫彈(統稱爲核彈)、導彈以及人造地球衛星。比如說中國氫彈之父是于敏院士,他是改革先鋒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也就是說在這部分咱們主要是把各個領域的人物跟成就,或者成就跟其所處時代對應一致即可。而外國科技史主要圍繞三次工業革命成果,比如2018年浙江省考就考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裏的空間技術成就,考生們可以有針對的對此進行復習。

基礎科學這部分是科技部分最易出題的,但同時也是理論性最強的。它所涉及的其實就是各種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生物知識、以及將他們與生活常識結合在一起出題。比如說去年浙江省考關於有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劃分其實就屬於生物常識,國考裏“地心引力縮小一半,哪些現象不會發生變化?”就屬於物理常識。因此考生除了需要對基本的理論有所掌握,一些生活常識也應具備。

最後一部分則是高新科技。高新科技備考從六小節入手: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術、空間技術。以此爲基礎結合當前的時政熱點複習。如首次實現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第二個克隆猴“華華”就屬於生物技術成就;信息技術領域當前熱點不可不提的熱點之一就是5G。如2018年華爲獲得全球第一張5G產品CE-TEC證書,這標誌着華爲5G產品正式獲得市場商用許可。再比如空間技術方面從2018年一直到現在的熱點則要當屬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了。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全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着陸……

綜上,複習科技常識時採取分領域以及結合時事熱點的方式,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預測題】

下列科技常識說法無誤的一項是:

A.完成人類登月夢想的是加加林

B.中國導彈之父是于敏

C.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

D.首次進太空的宇航員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答案】C。解析: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C說法無誤。完成人類登月夢想的人是阿姆斯特朗,A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于敏是氫彈之父,B錯。首次進太空的是蘇聯的尤里加加林,D錯。綜上,本題答案爲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