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車間裏早已響起設備的轟鳴,負責人高有明穿着防護服和鞋套從車間裏出來,一見到孫琦和於明,迫不及待地講起了企業這幾天的生產狀況:“我們人員已經全部回來了,復工率100%,每天能生產12000多個KN95口罩。在一間只有一臺包裝設備的車間裏,高有明不好意思地說,現在美康生產的口罩連標誌都沒有,因爲打印標誌的機器年前就搬走了。

2月28日早上9點,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章錦市場監管所所長孫琦和監管員於明匆匆趕到濟南美康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車間裏早已響起設備的轟鳴,負責人高有明穿着防護服和鞋套從車間裏出來,一見到孫琦和於明,迫不及待地講起了企業這幾天的生產狀況:“我們人員已經全部回來了,復工率100%,每天能生產12000多個KN95口罩……”

警報拉響,正月初二緊急復工

對高有明來說,這兩位章錦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已經是老熟人。從除夕的前一天接到有關部門希望企業恢復生產的通知,爲戰“疫”提供醫療物資保障起,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通話。

“那時候我們已經放年假了,工人剛剛回家,突然要他們回來我也很難做工作。”高有明回憶,自己除夕那天打了不知道多少電話,先是聯絡骨幹員工,再發動工人,正月初二就有70%的工人回到了車間,“大家都覺得應該爲戰勝疫情作些貢獻,我很感激他們。”員工回來了,企業自己的防疫工作該怎麼做?從2004年企業創立至今,高有明印象中“從來就沒加過班”,面對突發的疫情,他和工人們有些不知所措。孫琦瞭解到情況後,從正月初二開始就天天上門,爲企業制定防疫措施。“美康是我們轄區內唯一的醫療衛生用品生產企業,也是省內爲數不多的KN95口罩製造商,他們本來就有很嚴格的消毒措施,復工後又增加了體溫測量、來訪登記、重點區域消毒等手段。”孫琦說。

“只有保障員工的安全,企業才能正常生產,才能保障物資供應。”高有明說,疫情之前他們每天生產口罩約8000個,現在工人們加班加點,能保障生產12000個以上。

坎坷不斷,原料、運輸都是難題

“這是第一步,熔噴布、無紡布壓制成口罩形狀;這是第二步,釘上耳掛……”車間裏,高有明介紹着KN95口罩生產的主要流程,不同崗位的工人們各司其職,手裏的活兒一刻也沒有停下。一位工人說,每天他們都要工作到晚上10點甚至更晚,訂單量大時會加班到凌晨。高有明看着眼前熱火朝天的場景,想起了復工時遇到的困難。

接到要求復工的電話後,高有明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原材料的供應商。“年前我們有一些存貨,但開工後能用幾天,誰都說不好。”高有明說,用於KN95口罩的熔噴布與用於一次性醫用口罩的不同,產量較少,一家供應商往往只對應一家口罩廠。疫情發生後,方方面面成本都在增加,原材料也在漲價,不僅是熔噴布,做耳掛的繩子、鼻樑處的海綿條都在漲價。高有明說,現在企業不是計較利潤的時候,即便原材料價格瘋漲,口罩的出廠價也僅僅做了微調。

物流已經停了,原材料怎麼送過來?高有明最初希望供應商能聯繫貨車,但司機們出門一趟就面臨着隔離14天,實在調配不到人手。於是高有明和同事們分頭聯絡,不知打了多少次電話,終於聯繫到濟陽的幾位貨車司機,這才保證原材料到位。

整個過程中,高有明的心情只能用“焦慮”來形容——口罩的包裝、運輸用的紙箱,這些東西都還沒有解決,並且應急生產期間產品的標識也有了變化,如何進行規範?

好在這些問題都在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一一解決了。問起其中的波折,孫琦說這不算什麼,“企業什麼時候復工,我們就什麼時候復工,企業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我們就陪着。”

加足馬力,再上一條生產線

美康的生產車間和辦公室就在一棟簡易的樓房裏。在一間只有一臺包裝設備的車間裏,高有明不好意思地說,現在美康生產的口罩連標誌都沒有,因爲打印標誌的機器年前就搬走了。“我們本來年後要搬到綜合保稅區,也因爲疫情擱置了。”高有明說,目前幾乎全部口罩都供應給政府定點採購,送到防疫一線。

工信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濟南市口罩日產能從1月的7萬隻,已經提高到2月25日的50萬隻,很快將提升到100萬隻以上。孫琦說,美康也即將增加一條輔助生產線,把產量提高到每天至少兩萬個。“現在口罩生產設備也很難買到,而且價格翻了一倍多。口罩是特殊時期的需求,疫情過去會不會就閒置了,誰都說不好。”孫琦說,美康做出增加生產線的決定,很是讓他欽佩。

爲全力保障防疫物資供應,市市場監管局在做好質量監管的同時,積極對擬生產醫用口罩、防護服等應急物資的企業提供政策技術諮詢服務,協助其辦理醫療器械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等,推動持證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採取擴產、轉產和新建等方式快速擴大產能,儘快量產、達產、滿負荷生產。

美康是疫情之中醫療衛生用品生產企業的一個縮影,孫琦和於明也是市場監管部門戰“疫”一線的代表。“第二戰場”加足馬力,告別“口罩難”近在眼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