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助力復工出行,疫情成爲共享單車的“翻身”仗?

因爲疫情,共享單車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再次迴歸公衆視野。

早春桃花三兩枝,微風拂面,如果不是受到疫情影響,當下正是騎行的好時節。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大家足不出戶,騎行活動無人問津之際,共享單車卻迎來了一波的爆發式增長。

2月26日,哈囉出行發佈大數據顯示,2月20日至25日,杭州全市騎行率環比本月前兩週,增幅達到了近5倍。

以杭州爲例,近7天以來的最高騎行量達到疫情嚴控時期平均值的6倍左右。“疫情嚴控時期,市民騎行需求是以超市和農貿市場往返爲主的短途騎行,而目前,市民騎行距離明顯拉長甚至超過3公里,騎行地圖也變爲從住宅區到寫字樓、商圈以及工作園區爲主。”哈囉出行數據分析相關負責人表示,共享單車滿足了普通市民,尤其是一線工作人員的日常出行需求。

在新聞裏,共享單車成了“最後的交通工具”,是參與防疫封路的“小幫手”,這一角色背後也映射出,作爲過去幾年裏最大的風口,共享單車伴隨着巨頭的分別整合早已退居二線。

1

爲什麼不火了?

經歷過2019年,“兩輪”戰場迴歸理性:各大城市“限制投放”,資本急踩剎車,企業開始關注變現,行業形勢愈發明朗。

這一年,阿里通過螞蟻金服扶持的哈囉單車後來居上;美團吞下摩拜之後邊消化、邊喫下第二大市場份額;滴滴則選擇拋棄ofo,手握小藍、青桔兩張底牌擠進前三。

進入2020年,被疫情短暫喚醒的共享單車能夠續寫新的篇章嗎?

共享單車助力復工出行,疫情成爲共享單車的“翻身”仗?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懂一點——共享單車爲什麼不火了?

早期的共享單車完全是仿照網約車模式進行的。那段時間,滴滴、優步、神州出行等一大批約車平臺在業內做得風生水起,不僅用戶市場規模龐大,行業前景也特別好,許多投資大鱷爭相湧入其中,尋求的就是一個能夠快速套現的盈利機會。事實證明,他們從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於是有人便突發奇想,把目標對準了共享單車,希望藉助於行業熱度,換個領域進行二次收割。

只可惜,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加之政策上的變動,共享單車因押金問題引發了資金鍊斷裂的危機,在這之後,行業兩大巨頭摩拜與ofo合併未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投資人出走,企業賣身的賣身,跑路的跑路,同時各大平臺都不再冒險燒錢換市場,而是精於運營,希望藉助於出色的運營水平來提升平臺的盈利能力。

不過從當前的市場形勢來看,共享單車想要實現規模盈利依舊很難。

2

“實現盈利”仍是難題

現如今,絕大多數共享單車企業的經營狀況尚屬機密,但已經被上市公司美團收購的共享單車企業摩拜,從相關財報中還是可以窺見一二。在2018年被收購曝出鉅額虧損之後,直至今天,在美團點評2019年前三季度的財報中,對於單車業務營收狀況的表述,依然還是“經營虧損持續顯著收窄”。

共享單車助力復工出行,疫情成爲共享單車的“翻身”仗?

圖片來源:哈羅單車

爲了解決“規模盈利”這一難題,共享單車平臺自去年開始也陸續漲價。2019年3月,滴滴運營的小藍單車與青桔單車在北京引領首輪漲價潮,起步價由每30分鐘1元調整爲每15分鐘1元,超出時長後每15分鐘收費0.5元。隨後在4月,摩拜單車和哈囉單車緊跟着調整了起步價。

儘管引發了部分用戶不滿,但從三大巨頭的經營狀況來看,訂單數量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減少。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達178.2億元左右,用戶規模達到3億人左右,2019年市場規模達236.8億元,用戶規模達到3.8億人。也就是說,目前價格還是由競爭決定,未來還有提價的空間。

3

疫情下的“翻身仗”

共享單車助力復工,會成爲一個轉折點嗎?

從出行的方式來看,除了公共交通、出租車之外,共享單車是可以滿足出行速度,並提升出行幸福感的一種方式,它不僅能強身健體、提升免疫力。還能及時避免人員聚集,是當下最好的一種出行選擇。

各大共享單車平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在各地開始復工之後,陸續推出了極爲優惠的出行服務,爲的就是在行業不景氣的現在,抓住市場需求點。

共享單車助力復工出行,疫情成爲共享單車的“翻身”仗?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共享單車行業會迎來新的轉折點嗎?這要看平臺自身的運營能力如何了。在疫情期間,美團推出了爲單車無差別消毒的活動,湖北武漢等地共享單車免費給用戶使用,這都是十分積極的信號。在疫情中,共享單車平臺也起到了很好的社會作用,那麼,待疫情結束之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爲了身體健康而選擇使用單車出行呢?

4

共享單車還有機會嗎?

從當初的明星行業,到如今共享單車正在遭遇很尷尬的處境。美團和滴滴們投入了巨大的資金、資源來進行平臺運作,爲的就是掌握這個共享單車的流量入口,同時結合自身企業業務,將它們進行聯通,形成矩陣式產品。因此共享單車業務更多的是起到工具化的作用,或者是提供支付入口等。

共享單車助力復工出行,疫情成爲共享單車的“翻身”仗?

隨着人們對單車出行的需求越來越高,更多的人願意使用共享單車。接下來共享單車平臺企業需要做好成本控制,提升用戶運營水平。只要用戶的乘車頻率提高了,再加上規模化的行業佈局作爲基礎,共享單車盈利是必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受疫情影響,人們在復工之後短時間內可能會優先選擇共享單車出行,但是這並不是穩定的,行業企業依然需要從本質上的提升內在運營能力、降低成本等經營手段。加之不斷推行的行業創新,纔有可能保持持續的高行業關注度。因此,抓好疫情復工後帶來的行業拐點,十分重要。

來自:雲掌財經 素材來源:DoNews、三易在線、電商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