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智能門鎖已成兵家必爭之地。據有關數據顯示,一些發達國家的智能門鎖普及率已經超過 30%,而中國市場的普及率不足 3%。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消費級智能門鎖需求有望達到 3200萬套。中國智能門鎖市場之廣闊,可見一斑。

競爭日趨白熱化,智能門鎖行業已經戰火連天。可以預見的是,從今年到2020年,智能門鎖行業將面臨首輪洗牌。

目前我國智能鎖市場擁有超過1500家的企業和超過3500個品牌,已經處於一種“百家爭鳴”的態勢。專業鎖企出身的凱迪仕和德施曼自然具有先天優勢,但無論是以海爾、美的爲首的傳統家電企業還是以大華、海康威視爲首的安防企業都在爭搶入局。除此之外,還有以優點、360、小米爲首的互聯網企業也在虎視眈眈。

價格戰和渠道戰槍聲響起,意味着行業洗牌必將在所難免,行業內的3500個品牌已經面臨首輪決戰,相信在2020年左右將迎來衆多玩家淘汰出局。

市場的低普及率和廣闊發展前景,仍然在吸引新玩家入局,也爲新進品牌創造了條件。但時間窗口可能不超過三年,相信在三年內會出現百億級的智能門鎖公司。

資本也敏銳的嗅到了智能門鎖行業的炙手可熱。在2018年11月到2019年1月這僅僅四個月的時間裏,智能門鎖行業就發生了4次大規模融資,總金額超過了15億元人民幣。

這四次融資分別是優點科技7億元的阿里巴巴B輪投資;德施曼超億元的B+輪融資;果加 1.5億元的 C輪融資和雲丁科技(鹿客母公司)的6億元 D輪融資。

在很多消費者的認知當中,智能門鎖就是一把能連接手機APP、用指紋或密碼方式開鎖的門鎖,其實這個行業遠非如此簡單。

根據優點科技的研發人員介紹說,從初期研發到新品推出,其中要克服的困難比比皆是,而最大的問題莫過於門鎖與門的適配性解決。

中國人口衆多,每家每戶的門不盡相同,單純門的規格就有幾萬種,開門方式、門的厚度這些就更不用說了。但受制於成本等現實因素,門鎖無法做成定製品,而需要做成可量產型的通用標準品。 因此絕大多數企業在研發時,都會盡最大努力去研發標準型的智能門鎖產品,由此帶來的是前期研發成本較高,但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除此之外,智能門鎖與3C數碼行業的一個顯著差異在於,它特別依賴於線下渠道的鋪設。以優點科技爲例,這家初創型的互聯網智能門鎖企業,除了投入大量研發成本之外,最重視的就是線下的上門安裝以及全國各地的銷售和售後網絡的鋪設。因此在這個行業中,有效的服務體系成爲了破局的關鍵點。

租房市場的高速發展由此帶來了智能門鎖的春天。智能門鎖解決了以前租房需要反覆送鑰匙、催租、換鎖等痛點問題,大大提高了房東或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讓智能門鎖在租房這類 B端市場上迎來了剛需性的爆發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長租公寓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8.8億元增長至38.9億元,2015年達到130.4億元,2016年更是站上342.6億元。

也正是在2013~2014年,智能門鎖市場的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共同瓜分B端市場蛋糕。

優點科技在成立初期,先從B端市場入手去解決公寓和房地產商的剛需問題,提供智能門鎖、智能網關、後臺整個智能公寓管理系統等服務。

但值得注意的是,B端市場由於利潤太薄,安裝複雜程度高,以及品牌競爭激烈等原因,發展瓶頸已經逐漸顯現。

根據鯨準研究院的數據,到2020年,公寓鎖的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1億元,而家庭智能門鎖的規模將達到375億元。由此可見,C端市場纔是各路品牌的主戰場。想要搶佔智能門鎖佔有率,無疑需要在C端市場着重發力。

這些足以證明C端的購買力正迎來強勢爆發,只有把握時機抓緊佈局,才能在爆發期內搶佔制高點。

空前的競爭讓智能門鎖市場已成紅海,銷量迅速向頭部企業聚集,留給小品牌趕超的機會已經不多,價格戰一觸即發。目前,在千元產品這個消費者相對願意接受的價格空間裏,爭奪號角已經吹響。

到底誰會成爲智能門鎖行業的獨角獸企業傲視羣雄?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