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熬猪油剩下的油渣,东北人叫油滋了,凉了以后,嚼着嘎嘎地嘣脆,香极了。有的时候,真的还想再尝尝那荤油炖豆角和油滋了酸菜饺子的味道。

以前,在农村锅台里面旮旯的地方,都放有一个小坛子,密封得严严实实。大家管它叫荤油坛子,因为里面装的是荤油。平时,一般不会开坛用,只有来亲戚,或者是某个人过生日,才舀出来一点点,放进菜里借借荤腥味。

猪油,老百姓都称它为荤油,是对比植物油而命的名。它由用猪板油或者肥肉熬成的油。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已经很少有人吃猪油了。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荤油可是奇缺品,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能够吃到解解馋。

过去的年月,东北农村杀猪都是进腊月才开始。“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说的就是农村杀猪的时间。腊月里杀猪,老百姓自有道理。因为,进入腊月正是“三九、四九,打骂不走”极寒天气,气温低,猪消耗热量大,不长膘,白喂粮食,得不偿失。再有,农村年末分红后,男青年结婚,女青年出嫁都集中这个时间段,杀了猪,办喜事不需要再买肉,离过年时间也近,一举两得,划算。

熬猪油是在杀猪以后进行。过去,杀年猪是每一个人家的大事。当猪开膛破肚的时候围观的人最多,大家瞪圆眼睛望着杀猪匠的刀开膛,当大家看到猪肉膘子特别厚的时候,异口同声啧啧地称赞,主人家更是喜上眉梢,还没有等杀猪匠拽下肋巴扇上的板油,女主人早端盆子等着呢。猪肉膘子厚,可以熬很多荤油,解决平常吃不到荤腥的问题。

农村熬荤油都用大铁锅,将锅里放上少量的水,将板油用温水清洗干净后,切成小方块,放在水里。开始用温火煮,随着锅里的温度提高,锅里的水渐渐地减少,板油开始冒油。这个时候,用勺子一下下地挤板油上的油,荤油就流出来。待锅里的油渣全部飘起来呈焦黄色时,板油也基本熬干了。用笊篱把油渣捞出,待凉后装进坛子里,就成为了白色的猪油。

熬猪油剩下的油渣,东北人叫油滋了,凉了以后,嚼着嘎嘎地嘣脆,香极了。在油滋了还没有凉透的时候拌上点盐,拌小米饭里面吃,特别好吃。用它包酸菜馅饺子,是东北最出名的美食。

荤油放进坛子里,油冷凝下来直接盖上盖子封存好,等用的时候直接用勺子抠出即可使用。

荤油做什么菜都好吃,特别是夏天荤油炖豆角最可口。吃黄米饭,拌上一点荤油,味道不一样的,肯定能够多吃半碗。

除此之外荤油还有其他作用:蒸馒头的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膨松、洁白、香甜可口;煮陈米时,加点猪油和少许盐,煮出来的饭松软、可口;铁锅洗净擦干,再涂点动物油抹匀,可防止生锈;不穿的皮鞋,擦上点动物油,置阴凉干燥处存放,可使皮鞋光洁柔软;北方寒冷的冬天,气温零下15度以下,一般的面油基本上没有用处 ,将猪油融化涂在脸上,冷风吹硬了之后有极好的隔温效果,而且也不会有戴面具的感觉。

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饮食结构也随之变化,现在人们很少吃荤油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绿色和健康的植物油。荤油不常见,荤油的副产品油滋了也很少了。

物以稀为贵,油滋了出现在很多大饭店的菜单上,成为了饭店的特色。

有的时候,真的还想再尝尝那荤油炖豆角和油滋了酸菜饺子的味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