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口罩紧俏、测温枪缺货。疫情发生初期,连消杀用品都紧缺,一线防疫使用这些防控物资时,十分珍惜。

时间推移,人们发现,这些物资紧俏度大大降低,一方面得益于交通管制减少,物流通畅了,各地相关物资能够交易融通;更重要的原因是,济南疫情防控产业链正加速形成,很多防控物资都可以本地生产。

-20℃照样使用的测温仪在济南上市

如今,企业大多复工复产,出于严防疫情需要,人们进出单位、村居,还要伸出手腕儿或者露出额头,请检测人员测一下体温。细心的人会注意到,检测值班人员从口袋里掏出测温枪,枪头上包着一层布,测完马上又收起来。

“主要是户外气温过低,测温枪反应不灵敏,测量的数就不准确,影响防控。”检测人员说,测温枪距离被测者都少于1米,“被测者一旦有问题,我们就是密切接触者。”

为确保防疫到位,同时提高测温效率,位于市中区的振大郎茂山农产品市场参照济南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今年2月中旬投资16万元上了一套红外线测温设备。“从杭州厂家运来的,过程很曲折……”回想起采购过程,这家市场负责人刘先生至今难忘。

2月15日,位于济南的山东天用智能公司宣布,研发出可在-20℃至-40℃正常运行的低温感应测温仪,弥补了国内市场常规测温仪在气温过低条件下无法正常工作的不足,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目前,这一先进设备已在济南社区投入使用,在提高体温检测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因双方接触距离过近带来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多家企业协同7天完成研发生产

“常规测温设备工作环境温度一般为10℃以上,我们研发的低温测温仪,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对测温设备加温、保温、智能控温,保证在超低温环境中正常工作。”山东天用智能公司总经理董涛说,能满足5米内同时对10人测体温,被测人群戴口罩也不受影响,并有高温语音、图像报警,可实时录像。

天用智能只用7天研发生产出这种超低温测温设备,说明该企业研发能力强,体现了其快速反应体制和技术积累,更重要的是济南市工信局、特别是济南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协会给予及时的协作。

生产过程中,测温设备需要钣金加工,一时成为制约瓶颈,此时济南小鸭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挺身而出,在出口加工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立即调配人员协作设计加工,只用三天就完成了正常一周才能完成的工艺加工。

此外,小鸭精工为测温设备试验、试用提供场景,精选材料、完善工艺。山东雷石智能装备公司侯帅博士,则为天用智能提供了3D打印解决方案。“济南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优势,是我们研发成功的基础。”董涛说。

发挥装备制造产业优势自产口罩机

疫情防控有一类必需物资——口罩。初期“一罩难求”,随着复工复产,济南企业所需口罩基本可以保障供应;很快,济南口罩日产能突破百万只,甚至更多,居民口罩需求完全可以满足。

这是济南借势迅速发展新兴产业的生动体现。济南不是口罩生产大市,过去主要靠个别规模以下企业供应,这么短时间内实现产能的狂飙突进,背后是济南市工信局等部门抓住机遇联动,强力推进口罩产业链加速形成,这也是迄今为止山东省首条完整的口罩产业链。

生产口罩,首先离不开口罩机,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生产效率;过去无论是济南还是山东其他各地,厂家都不多。疫情防控期间,扩大本地口罩产能是关键,但是需要从省外调运口罩机,不仅运输十分不便,而且同样是紧俏商品,因为全国各地都需要。

济南一方面从省外协调口罩机,另一方面发挥本地装备制造业优势,决定自己研发设计生产。翼菲自动化、森锋科技、一机床等企业接到任务后,迅速行动,温岭精锻、汇九齿轮公司随时提供加工服务,欧德神思、玄机公司等提供智能支持……

2月中旬,一机床即推出全自动高效口罩生产线,可配合自动包装线使用,实现材料-成品-包装全程无人化运行。翼菲自动化仅用1周完成全部设计,济南易恒公司立即调整为宝马、奔驰、丰田汽车轮毂装配计划,腾出半个车间,为翼菲自动化加工装配。

原材料同时本地化熔喷布有望正常供应

口罩机买到了,还需要原材料,比如无纺布、鼻梁条、松紧带等,没有这些,照样生产不出口罩。位于章丘区的山东永信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站了出来,他们目前是全国产量排名第五的无纺布企业,产品质量高。

“我们60%以上的产品出口,尤其是对质量要求高的日本;疫情发生后,我们调整市场战略,正月初五提前上班,60%以上产品转向内销。”山东永信相关负责人史先生说,他们不仅为口罩生产提供内衬无纺布,还供应消杀需用的无纺布,日产能70多吨,下一步准备扩大产能,生产更多终端品,如防护服、消杀品等。

鼻梁条也是口罩生产必不可少的,但济南没有专业生产企业。华凌电缆公司主动请缨,在保持企业稳定生产的同时,紧急生产口罩鼻梁条,目前已具备日产250万-300万条的能力。

“扩产原因主要是了解到,济南地区口罩厂家鼻梁条短缺,难以保障供应。”华凌电缆总经理王兆波说,他们立即召开技术生产专题会,要求利用公司现有资源攻坚克难,尽快生产出满足口罩生产需要的鼻梁条。

生产口罩还需要核心原材料——熔喷料和熔喷无纺布,这是消杀、阻碍病毒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口罩产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就是受制于这类原材料。前段时间,口罩生产企业济南顺意康就因缺少这种原材料险些停产。

闻此,济南市工信局积极从省内外协调熔喷无纺布供应,同时支持圣泉集团研发突破。目前,圣泉集团口罩产能迅速扩大,2月初日产不到3万只,现在超过50万只。

济南口罩产业链已经形成,日产能即将破百万,且持续发展,口罩供应也从保障一线防控需要转向保障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需要,很快就能满足社会各界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