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中区按照四级网格、五级管理、分级运行的组织体系,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区长任主任的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委员会,根据各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分别设立区网格化运行指挥分中心,统筹区、街、村居、基础网格、终端网格运行管理,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下沉资源力量、强化网格队伍等措施,构建基层治理网格化的有机整体。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化推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化工作做法,市中区在总结提升“五个一”网格化联防联控做法基础上,创新打造“三级平台、四级网格、五级管理”的“345”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终端下沉,切实提升终端感知力、决策执行力、网格落实力,进一步探索出“后防疫”时代基层治理的“市中路径”。

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对城市危机治理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拷问。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化推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化工作做法,市中区在总结提升“五个一”网格化联防联控做法基础上,创新打造“三级平台、四级网格、五级管理”的“345”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终端下沉,切实提升终端感知力、决策执行力、网格落实力,进一步探索出“后防疫”时代基层治理的“市中路径”。

“小网格”构建城市党建“大格局”

重心下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市中区按照四级网格、五级管理、分级运行的组织体系,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区长任主任的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委员会,根据各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分别设立区网格化运行指挥分中心,统筹区、街、村居、基础网格、终端网格运行管理,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下沉资源力量、强化网格队伍等措施,构建基层治理网格化的有机整体。

党建是“牛鼻子”,如何在基层把党建、网格、治理融合为“一张皮”?市中区在街道层面建立网格化运行指挥中心,发挥街道大工委党建引领作用,统筹信息汇集、甄别、上报工作以及网格员管理考评工作;村居层面打造网格工作站,吸纳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中的党员代表担任网格工作站兼职委员,握指成拳形成治理合力。

市中区通过改革和创新,将村居科学划分为若干基础网格,整合承接综治、卫健、警务等工作,每个网格设立网格党(总)支部,全面推进“基层党建+红色网格”建设,实现网格支部建设全覆盖、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同时在疫情防控终端网格基础上,结合推动发展、民生保障、社区服务等工作实际,进一步调整优化终端网格,每个终端网格配置1名专职终端员,并从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以及“双报到”下沉等人员中选配兼职终端员,全面激活基层疫情防控“神经末梢”。

平台联动“线上”+“线下”

让数据多跑路打破信息壁垒

通过构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精准到位、运行高效网格体系,市中区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推进党建网络和社会治理网络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市中区设立综合指挥、网格运行、服务保障3级平台,打破各网格间数据壁垒,让基层社会治理更精细。

具体而言,市中区统筹现有管理中心和指挥平台资源,在区网格化运行指挥中心建设综合指挥大厅,搭建综合指挥平台,与疫情防控系统、公安人口排查系统等联接,同时预留标准数据接口,全面接入党建、社保等系统平台;在综合指挥平台中划设单独模块,搭建网格运行平台,形成“区、街道、村居、基础网格、终端网格”一体化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指挥平台后台设立专属政务云,组建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电子证照等专项数据库,在相关区直部门分设数据终端机,汇集形成政务服务大数据,实行数据使用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确保数据信息和基础设施安全可控。

既自成一“格”又不拘一“格”

网格间“合成作战”让问题无处遁形

终端网格巡查发现各渠道反映的问题,先由专职网格员进行前端处置,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辖区”;对终端网格解决不了的问题,层层提交上一层级进行处置……市中区通过建立平急一体机制、信息采集机制、问题发现机制、处置反馈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五大机制,推动常态基层治理和非常态应急管理并轨运行,让矛盾在一线化解、困难在一线解决。

随着一张纵到底、横到边的“大网”犹如血脉延伸至社会肌体最末梢,市中区聚力通过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化、运行智慧化、工作标准化,实现一网“全承接”、资源“全共享”、处置“全智能”、规范“全覆盖”,使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微末梢”,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实践,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之区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