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遠和其他幾位殘疾人朋友,已經一起創辦了西安市雁塔區SCI(脊髓損傷)無翼飛翔公益中心,他們想要收集更多城市設施中存在的障礙問題,鼓勵更多行動不便的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三個月的時間,黃遠和魏鵬剛走遍西安的大街小巷,拍攝了3338張反映西安無障礙設施潛在隱患的照片,並且將這些問題地點標註、彙總在電子地圖上。

在陝西西安,有這樣兩位“較真兒”的人——黃遠和魏鵬剛。他們“較真兒”不是要給誰找麻煩,而是爲給別人減少麻煩。

三個月的時間,黃遠和魏鵬剛走遍西安的大街小巷,拍攝了3338張反映西安無障礙設施潛在隱患的照片,並且將這些問題地點標註、彙總在電子地圖上。

他們這樣做的背後有着怎樣的經歷?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的故事。

一場車禍導致只能靠輪椅行走

卻發現在城市“四處碰壁”是常事

2000年,魏鵬剛因一場車禍,而無法獨立行走。坐輪椅出門,曾一度讓性格要強的他難以接受。

2011年,一場車禍造成黃遠下半身癱瘓。從那時起,他便失去了獨立行走的能力,只能靠輪椅出行。

從四肢健全到雙腿無法行走,黃遠和魏鵬剛都經過了漫長而痛苦的適應過程。在用“堅強”戰勝了“絕望”後,他們終於願意坐着輪椅走出家門,重新開始新生活。

然而,他們卻發現,在城市裏“四處碰壁”是常有的事。因爲很多無障礙通道,其實並不是真沒障礙。一輛違規停放的汽車,很輕易就能擋住殘疾人的道路。對他們來說,調轉輪椅繞道而行,卻並不容易。

機動車佔道、通道路面高低不平……

無障礙通道“障礙重重”

爲提醒佔停盲道的機動車、或堵塞無障礙通道的其它車輛,去年8月,魏鵬剛發起了“無障礙隨手貼”活動。他和朋友們,把寫有“請您挪車”字樣的便利貼,貼到車輛的醒目位置上。

魏鵬剛:這是爲了提升全民的無障礙意識。有很多人不是故意停放在那兒,他可能是毫無意識的。你貼多了,他會漸漸意識到這樣停車是不對的。

隨着出行範圍的擴大,魏鵬剛他們意識到,除機動車佔道外,無障礙設施的隱患,或許是更大的問題。有的通道路面高低不平,殘疾人輪椅很難通行;有的通道上建了隔離墩,間隙太小,輪椅過不去……這類情況,都讓無障礙通道變得“障礙重重”。

每天坐輪椅連續工作數小時

對所有無障礙設施進行實地測試

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感受,黃遠和魏鵬剛感到,城市道路設施不完善,很多殘疾人可能因此出門不便。如果城市設計者和市民,意識不到那些細節的缺陷,正常出行的殘疾人會越來越少。爲讓這樣的惡性循環儘快得到解決,今年五月,他們開始對西安市區內的所有無障礙設施進行實地測試,收集相關信息。

夏季的西安,平均氣溫能達到35℃以上。每天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連續進行好幾個小時的戶外操作,對黃遠和魏鵬剛這樣的高位截癱患者來說,難度可想而知。除了身體上的不便之外,他們還要隨時應付各種意外狀況。

黃遠:有時候稍微不注意,一下子就摔倒了。摔得還挺厲害,整個牙齒、嘴脣上下貫通,只好去縫針。

隨着工作逐漸推進,行人的好奇和圍觀不再另他們感到尷尬。他們會藉着人們的好奇心,努力跟對方溝通和講解。黃遠說,解釋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對無障礙設施的瞭解和支持,甚至給予更多的幫助。

三個月走遍600平方公里 拍攝3300多張照片

繪製“無障礙地圖”

近三個月以來,他們靠輪椅,走遍了西安市三環內近600平方公里的範圍,拍攝了3300多張照片,找出並記錄下問題地點1911個。

魏鵬剛:只要在社會上生存,有些地方是必須得去的。記者:有沒有想過放棄?魏彭剛:放棄不了。黃遠:你只能面對這個現實,理解這個現實。相信隨着社會進步、時間流逝,這些問題可能逐漸會化解。

採集完信息之後,黃遠又用了整整2個月的時間,把所有信息彙總,標註到他自己製作的電子表格和電子地圖上。最終,他們製作出了一份特殊的地圖,上面標明瞭無障礙設施存在的隱患問題。

政府部門針對問題區域進行整改

“無障礙”的城市更“有愛”

見到這份“無障礙設施隱患問題地圖”之後,2018年8月9日,西安當地的政府部門正式下發通知,開始針對地圖上標出的問題區域和設施,進行整改。

隨着一些存在問題的設施被改進,不光是靠輪椅出行的殘疾人,很多普通市民和遊客也都感受到了便利和友善。黃遠:這些無障礙設施,絕不僅僅是殘疾人在使用,實際上是整個社會大衆,都在使用的一種設施。它也是一種社會文明的象徵。

如今,在商場附近、街道周邊,違規佔道的機動車少了。黃遠和魏鵬剛發現,整改後的公共廁所,也能方便殘疾人前往使用。城市裏“無障礙”的地方越來越多,黃遠和魏鵬剛的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了。

其實,黃遠和魏鵬剛他們,就是渴望能夠有一種獨立的出行,去體驗更多普通人可以體驗的東西。

黃遠和其他幾位殘疾人朋友,已經一起創辦了西安市雁塔區SCI(脊髓損傷)無翼飛翔公益中心,他們想要收集更多城市設施中存在的障礙問題,鼓勵更多行動不便的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