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省政協常委、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具備建設大型港口、發展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等優勢,極具發展藍色海洋經濟的潛力。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袁持平教授認爲,特色金融、海洋經濟都可能成爲澳門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亮點。

(原標題:人均GDP達66萬的澳門,未來經濟增長點在哪?)

“迴歸以來,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500多億澳門元增長到2018年的4400多億澳門元,實現跨越式發展。人均GDP由1999年的12萬澳門元增長到2018年的66萬澳門元,位於世界前茅。”

10月12日,“‘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山大學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張勇副主任在會議中指出,迴歸以來,澳門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爲港澳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和獨特的競爭優勢。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楊繼超博士也在會議中提到,澳門經濟增速較快,但博彩業在經濟中權重較大,或將給經濟長遠發展埋下隱憂。

澳門博彩業毛收入穩居全球第一,在2018年就達到了3038億澳門元,博彩業毛收入在澳門GDP中佔據重要地位。

楊繼超表示,當經濟對博彩業依賴程度過高時,博彩業的波動可能會對整體經濟運行造成影響。

此外,博彩業過度發展擠壓其他產業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博彩業的豐厚待遇吸引大量澳門青年投身博彩業,在擇業方面偏好“低垂的果實”,渴望“賺快錢”。

對此,經濟適度多元化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2018年,習近平視察橫琴新區時便提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袁持平教授認爲,特色金融、海洋經濟都可能成爲澳門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亮點。就在10月12日召開的嶺南論壇上,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透露,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承報中央,希望澳門證交所成爲人民幣離岸的納斯達克。澳門特區金融管理局表示,已經委託國際顧問公司對“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開展可行性研究,並將與臨近的多個成熟金融中心錯位發展。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提出要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優化海洋空間佈局,與海洋功能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支持澳門科學編制實施海域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發展海上旅遊、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產業。

廣東省政協常委、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具備建設大型港口、發展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等優勢,極具發展藍色海洋經濟的潛力。

楊道匡認爲,澳門在參與灣區建設過程中,可選擇在珠江口沿岸以及萬山羣島等地,建設中葡商貿合作區,實行開放的自由港政策,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netease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盛倩玉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