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所謂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往往都體現對待凡事的態度都在差不多三個字上面。

胡適專門寫過一篇散文就叫差不多先生傳,我會貼在這篇文字末尾上,大家也可以閱讀下。做人和做事,我們怕人太叫汁,講死裏往死衚衕裏面鑽,但是更怕一些人是凡事差不多就行,得過且過的態度。

在我原來談個人知識管理的時候就談到過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以考試來舉例的,即你即使考99分,看起來和考試100分差不多,但是你要真能夠考100分往往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夠辦到。即學習曲線和技能曲線始終都是這個道理, 越到後期的提升往往都越難,但是一旦突破往往又鶴立雞羣

別人考100分代表這個試卷最多隻能100分,實際可能是150分乃至200分的能力,而你考99分說明的就是你只有考99分的水平,和100分還有1分的差距而無法突破。前面看到過一篇文章就在談,當前的學霸不僅僅是學習,而是在體育運動,藝術,通識,遊戲各方面的全面碾壓你。簡單來說不僅僅是說學霸總結的學習方法,更加重要的就是凡事都做到100分和精進的態度。

任何一件事,你只要做細,你就總能夠在做細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知識點,更加的可總結的經驗,並在做細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技能提升的過程。

一件小事做細看起來簡單,但是仍然是好的工作方法和習慣的完整實踐和鍛鍊。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如一個人如果無法做好個人的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又如何能夠做好團隊管理和大項目管理。實際你在執行個人時間管理或GTD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對一個人自我的計劃安排本身就是一個直接影響到你個人成長和價值的項目。你需要跟蹤監控自己,自己給自己彙報,自我覆盤和驗證,自我迭代循環。

那麼如果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是凡事差不多就行,那麼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呢?

1. 從積極到消極,失去了生活該有的品味和格調,很難有一個更好的工作或生活狀態。

2. 自我放棄鑽研和學習,自然也就放棄了鍛鍊和自我價值提升機會。

3. 更多的會以自我爲中心去思考問題,而不是換位思考。

在Google十誡裏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句,一句是不作惡,一句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而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你會看到需要在工作態度,學習方法,實踐鍛鍊,覆盤總結各個方面全部展開纔行,簡單的一句話包括了思維意識,態度,執行力各方面的內容。

做事情不做細,不精雕細琢沒有工匠精神;對問題不思考也不求甚解,你發現的就是你在思維意識,實踐能力方面的全面退化,進入一種你自己的負循環圈,自然你也很容易很他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不積畦步而無以致千里,眼光可以很遠大,但是現實始終是殘酷的,需要你腳踏實地的一步步磨練完成打怪升級的過程。

在人民日報曾經就有篇文章《把“閱兵精度”刻在每一個崗位》就談到要警惕差不多主義,差不多主義如同慢性病毒,蠶食一個人的鬥志,使人懶惰。根除差不多主義就是要多動手少動口,以精益求精的思想嚴格要求自己,以過硬的作風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

下面引用下胡適的差不多先生這篇散文中的部分: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爲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裏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爲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裏總不明白爲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着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牀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牀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方纔絕氣了。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爲一個懶人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