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對韓國娛樂圈不太熟悉,在國內影視行業中,飽受抑鬱症困擾的明星藝人也不在少數。在這樣一種高壓的工作環境下,心理諮詢與治療輔導的缺位所導致的結果,就是無數熱愛着影視行業、熱愛工作崗位的人,因爲抑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被迫離開一線,甚至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

崔雪莉死了,年僅25歲。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作爲韓國娛樂圈的話題“小花”之一,藝齡14年的崔雪莉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曾經是女子演唱組合f(x)的門面擔當,漂亮的臉蛋,曼妙的身姿,她的照片一直是不少人社交軟件頭像的首選。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雪莉演藝作品紀錄

崔雪莉,1994年3月29日出生於韓國釜山,韓國女歌手、演員、主持人,畢業於首爾表演藝術中學。

2005年,崔雪莉加入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成爲旗下練習生,開始爲期四年的練習生經歷。

2007年,出演動作電影《出拳女郎》。

2008年,主演愛情電影《傻瓜》。

2009年9月5日,以演唱組合f(x)成員身份正式出道 。

2011年,主演情景劇《Welcometo The Show》。

2012年,主演偶像愛情劇《致美麗的你》;

同年12月31日,獲得SBS演技大賞“NEWSTAR”獎。

2014年,主演愛情喜劇電影《時尚王》;

同年,主演古裝動作電影《海盜》。

2015年8月7日,宣佈退出f(x)組合。

2017年6月28日,主演的犯罪動作電影《Real》在韓國上映 。

2018年獨自出演真人秀《真理商店》。

2019年6月29日,發行首張個人單曲專輯《Goblin》。

而兩天前還在ins上接受粉絲的雪莉,爲何突然選擇在家中上吊自殺呢?

帶走她的正是抑鬱症。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張國榮、喬任梁......抑鬱症帶走了記憶中熟悉的多少人?

在娛樂產業高度繁榮的韓國,藝人因抑鬱症自殺的數量令人咋舌。

自2005年知名影星李恩珠在家中上吊自殺起,在隨後的10年間,共有超過30位韓星相繼走上絕路,其中不乏崔真實、鄭多彬等知名藝人。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發現,在這三十餘位韓國藝人中,有21人因抑鬱症或疑因抑鬱選擇自殺,其中近半數藝人去世時的年齡不超過30歲。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如果對韓國娛樂圈不太熟悉,在國內影視行業中,飽受抑鬱症困擾的明星藝人也不在少數。

最讓人印象深刻又扼腕惋惜的,莫過於“哥哥”張國榮與喬任梁——

在公衆眼裏,他們開朗、愛笑又才華橫溢,有值得驕傲的作品,在圈裏也受人尊敬與喜愛,可沒人能想到,在他們微笑的面具下面還有一顆飽受抑鬱症困擾的,傷痕累累的心......

2003年4月1日,飽受抑鬱折磨的張國榮,從24樓一躍而下。“哥哥”的死,第一次讓公衆將目光聚焦在藝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上,第一次讓公衆明白了這份光鮮的背後,承載着多少不爲人知的心酸與痛苦。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從此每年的愚人節裏,都有一羣人在爲離去而感傷。

2016年9月16日,藝人喬任梁因抑鬱症在家中自殺,年僅29歲,再次引發公衆熱議。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抑鬱症,這個看似遙遠的醫學詞彙,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帶走我們記憶中那些曾經創造過無數美好的人......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爲什麼當代藝人容易患抑鬱症?

隨着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拉近了我們與彼此的距離。人們可以隔着屏幕接觸到各個領域的“大V”,在熒幕上發光發亮的歌手、演員,感受到他們在作品之外鮮活的生命力。

可與此同時,也放大了屏幕之內的惡意與暴力。

在雪莉離世後,有人感慨“當你開始死去,全世界突然愛你”。而在藝人生前,承擔最多的就是網絡暴力。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在雪莉生前的訪談中,她曾提起想要起訴在網絡上攻擊她的人——在網線那端的同齡人,僅僅因爲生活存在很大的壓力,就肆無忌憚地向她釋放惡意。

在國內娛樂圈,這樣的現象更加普遍。甚至在“飯圈”文化的催化下愈演愈烈。

“我已經沒有任何勇氣走下去了,很簡單地在家裏刷牙我都沒有力氣,我的整個人好像垮下來了,沒有任何勇氣去做事。”曾經家喻戶曉的港星鄭秀文,曾因抑鬱症整整休息3年,從事業巔峯到銷聲匿跡,在積極治療的過程中仍飽受媒體“瘋了”、“暴瘦”等負面惡評的困擾。

而因《甄嬛傳》、《長安十二時辰》爆紅的演員熱依紮在微博鼓起勇氣自曝抑鬱症後,仍受到大量網友的冷嘲熱諷與人身攻擊......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最爲諷刺的還是喬任梁。

生前因爲戀愛節目等原因飽受網友攻擊,其語言之惡毒在現實生活很難想象。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去世當天被污化、造謠,闢謠之後又“連累”圈中好友遭受同樣的網絡暴力。

那些質問喬任梁爲何不得癌症的人,又在他死後在其他藝人的評論區,理直氣壯地敲出:

“喬任梁死了,你怎麼不發微博悼念?”

“人都沒了,你爲什麼還在曬自拍?”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甚至在毫無關聯的蔡少芬慶生博下評論:“你的生日,他的祭日”。

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雖然藝人的職業要求他們站在聚光燈下,接受比一般人高出數倍的批判與審視,這也是在他們享受光鮮時,所必須要承擔的責任與代價。

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職業可以無限制地承擔外界毫無來由的惡意。有些藝人不予理睬,默默包容、消化,不是因爲“接受網絡暴力”是工作中的理所應當,只是因爲他們人本善良。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請多疼愛我一些吧。”

在雪莉離世之前,有多少人曾意識到這是來自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求助。

而在雪莉走後,又有多少人能記得這句求救,能“多多疼愛”那些仍在世間掙扎的其他藝人?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在此之外,巨大的工作量、大起大落的事業狀態、對“失業”與“過氣”的恐懼、受到狗仔困擾與娛記監視的生活綜合導致了藝人這種職業,最容易陷入抑鬱與焦慮之中。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抑鬱症:應引起行業重視的娛樂圈“職業病”

實際上,抑鬱症早該被視爲一種“職業病”,在影視娛樂行業引起高度重視。

隨着觀衆用戶消費需求的迅速更迭、偏好口味的多元化,風口來得快,走得更快。

在影視娛樂行業正值寒冬的大環境下,壓力與焦慮正困擾着行業內的每一個人。

曾經邀約滿滿的演員,發愁一年也接不到一部男一號拍;

曾經牛氣沖天的製片人,也在爲幾十萬塊錢的製片預算費盡口舌;

一道禁令下來,作品上線遙遙無期,宣傳發行部門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

那些沉沒成本,也讓無數投資人緊鎖眉頭。

如果說互聯網行業是996工作制,在影視娛樂行業就是無休止的724。

工作時間被高密度切割造成了難以放鬆的緊迫感,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的生活作息擾亂了睡眠習慣,此外,工作量的增加意味着身體與精神上的疾苦,而工作量的減少——

則直接對應着失業焦慮!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即使如此,影視娛樂行業對於從業者心理健康的重視仍舊不高。無論是劇組、公司還是個人,在心理健康管理方面都缺乏關注。在這樣一種高壓的工作環境下,心理諮詢與治療輔導的缺位所導致的結果,就是無數熱愛着影視行業、熱愛工作崗位的人,因爲抑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被迫離開一線,甚至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結語

我們不想再見到任何人離開了。

在爲那些年輕的生命惋惜心痛之餘,我們也真誠地希望社會公衆給這個行業一些善意,給聚光燈下站着的每一個人一些善意,“多多疼愛一些吧”。同時,我們也呼籲整個影視娛樂行業重視從業者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心理健康防控與日常的輔導診治進入保障體系——

多多疼愛我們自己吧。

文化產業新聞:

創建於2013年4月,微信內創建最早、最有價值的文化產業資訊平臺,在業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中國文化報》曾 做專訪,刊發題爲《生產高品質內容,做專業自媒體平臺——文化產業新聞:不做新聞的搬運工》的報道。發送最新行業動態和分析報道,鏈接政府、企業、學界的 信息中轉站,文化產業相關從業者學習、交流、宣傳的必備工具。

這個圈裏,被抑鬱症困住的不止一個“雪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