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國內甲醇市場在期貨跌停中開盤,週一太倉進口貨價格尾隨期貨走勢,半天時間大幅跳水140-150元/噸至3200元/噸,市場一片譁然。在內地庫存低位與港口美金盤成本高位的背景下,市場心態在跌停中瞬間轉弱,不得不虧本出貨。

圖1 進口貨利潤走勢圖

上週非伊朗貨的主要供應商市場接貨425-430美元/噸,核人民幣3650元/噸;但另有11下的伊朗貨有實盤成交391美元/噸,核人民幣3380元/噸。但是,不論是伊朗貨還是非伊貨,都有幾百元的虧損幅度。從上圖可以看出,從今年的5月中旬開始,進口貨與太倉現貨就已經開始了倒掛局面,是近幾年倒掛時間最長的一年,毫無疑問,國產大量套利華東以及美金盤成本的高位,使得2018年成爲進口商最爲艱難的一年。

本輪行情的觸頂回落,要從各大烯烴工廠降負停車與外採說起。2018年是國產貨套利港口量的5年新高,進口貨高位的成本,使得烯烴工廠紛紛覬覦國產貨,以外採國產甲醇來置換進口貨從而優化原料成本,但這也帶來了國產甲醇價格的一路走高。今年的市場局面是,上游工廠因每噸過千的利潤而喜笑顏開,內地貿易商因上躥下跳的行情而糾結不堪,進口持貨商則因高位的美金盤成本倒掛而愁眉不展。烯烴工廠MTO裝置最終在原料甲醇國產與進口全部身處高位的背景下不堪成本壓力而降負或停車,轉向外採乙烯以供應產業鏈下游,目前寧波富德開工8成,興興已於10月15日停車至今,並尚未確定開車時間。

圖2 東北亞乙烯走勢圖

當前興興的乙烯全部外採,富德和斯爾邦盛虹也都在詢盤合適貨源,爲何停MTO而外採乙烯,上圖已經明顯呈現。東北亞乙烯從8月份的1400美元/噸已跌至當前的930美元/噸,跌幅高達33.57%!且截稿前有傳聞880美元/噸CFR的更低成交價格。成本壓力下MTO工廠外採乙烯成爲不得不選擇的方向。

內地的加速下滑仍在繼續,港口地區則在下跌過度後有反彈預期。市場需要回歸正常,港口成爲所謂的價格“窪地”實屬不正常,而上游工廠每噸過千的利潤也必須回吐。隆衆資訊預計,2018年內地市場的上漲行情波段或已經結束,而港口市場在加速下跌後存反彈預期,畢竟美金盤成本太高了。建議港口業者近日密切關注伊朗制裁以及國際運輸將帶來的進出口局面變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