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節,真的下了雨,我的心情也由鬱悶變得爽朗。農諺說:“雨水有雨時節好,春種秋收遍地寶”。民以食爲天,一年之中,若雨水節氣乾旱就讓農人揪心,雨水節氣下雨農人就有豐收的希望。

我站在7層樓頂露天平臺,望着溼漉漉的山城,漲了水的月河,雨中飛過的小鳥,宅在家也很心悅,能靜享這份獨特的春光與安寧。

小區院內,物業人員早起打掃衛生,街道請來專業防疫人員,正在小區各個角落消毒;門衛保安登記進出人員,細心叮囑戴好口罩,理智地嚴控人車流動,他們的辛苦我看在眼裏。

往日繁忙之時,平常這些人,似乎讓我視而不見,重要關鍵時刻方知他們一貫的堅守,纔是我們平安健康生活的保障。這種忽略的熟知,平凡的偉大,簡約的無畏,如今讓我有了切身的感動與驚歎。

近來睡眠質量差,常常半夜醒來,便很難再入睡。背靠牀頭想心思,一月來雖沒了戶外活動,卻有了與家人常相聚,還可細賞春雨淅瀝,更有充足時間讀書。室內空間小,學海宇宙大,便有一種深處的特別感覺。閒暇從古籍中,瞭解到歷史上“戰疫”的招法,勾起我極大的興趣,便更加堅信當今疫情阻擊戰,是科學有效的選擇。

略讀《尚書》《史記》和《漢書》以及後世典籍,方知在中國古代,民間的疫病是經常發生的。讀一部中國古代的發展史,從健康角度來思考,就是一部炎黃子孫與瘟疫的抗爭史。

古人面對疫情,發明和總結了“戰”疫許多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法。首選措施就是隔離法,即用專門場所、專業醫護,切斷瘟疫傳染途徑,阻止疫病的傳播。據《漢書·平帝紀》記載:“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爲置醫藥。”這是中國古代關於隔離觀察治療的最早記載。第二措施就是深葬疫(屍)體法,以人文關懷阻斷疫源。在科學和醫學不甚發達的中國古代,遭疫都會死很多人。如東漢初年“會稽大疫,死者萬數”,屍橫遍野,成爲一種露天的傳染源。據《周禮》記載,從先秦時期開始,凡遇民間大疫,官府都要採取措施,對民間疫體進行集中掩埋,作無害化處理。

古代疫患者如何救治,其方法是中醫藥物法,以多種方劑滅除瘟疾。翻閱古代的典籍,許多載有治療疾疫的藥物、藥方,既有民間也有名人名醫所記,救治了許多疫患病人,阻擊了疫情。防疫採取公共衛生法,清潔環境抑病源。周朝時,官府頒令民間,用含有碳酸鈣和磷酸鈣的牡蠣及草木灰來防疫殺蟲。明代科學家徐光啓在《農政全書》中載:“冪(蓋)防耗損,亦防不潔。”主張疫病暴發時,將藥物直接撒入井中,可用來防疫。古代也用國家防控法,即全民皆兵遏制疫情。湖北出土的《封診式》竹簡中記載:戰國時期秦國就有逐級報告傳染病和對可疑病例調查、控制的制度。可見當時,朝廷已將疫病防控上升至國家層面了。

讀史可見,任何一種疫病都敗於智慧的炎黃子孫!中國人民的凌雲之志,令山河動容。時代的中國人,完成了許多前人所不敢想象的事業,我們有理由堅定堅信,在醫學強盛的今天,一定能夠戰勝新冠肺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眼望原野,我們感慨雨水,潤澤大地、秀染河山,孕育希望、催生萬物,它澆灌滋養着的是生命和夢想。當雨水節後,春潮般的萬紫千紅會奔湧而來,明媚韶華的春天將呼之欲出……

雨水過後響春雷,這號角響徹雲天,惠風將吹遍大地,也將靜寂沉默的大地喚醒。

雨水過後是驚蟄,“驚”出萬物生命的內涵,“蟄”出萬物生長的藍天。金黃一坡迎春花、油菜花,火紅一片桃花,粉紅一嶺櫻花,似詩情畫意溫馨的手,撫過山谷,引來鳥聲清脆;撫過田園,招來蝴蝶蹁躚,撫過坡梁,誘來蜜蜂飛舞,釀成甜蜜的新生活。

驚蟄到來是喜訊,一個感天動地的逆行者創舉,一個驅瘟滅疫的阻擊奇蹟,把春天大門豁然打開,讓所有的生命意氣奮發,懷揣期望,沿着春天腳步,走向新時代夢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