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括這件作品的呈現地點,它存在於一個狹小的房間裏,觀者想要看見裏面的唯一方式就是湊近,但是由於相機的存在又控制着觀者的行爲,他們不想打擾到攝像的進行,所以也沒有辦法離得過近。沒有門的房間,攀爬在畫框上的紙條,從房間中由內而外湧現出的洪水般的網址,現場的與被記錄的交織,還有臺詞中一直在疑問和掙扎的我究竟是誰,以及我想要通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怎樣才能“活在現實裏”?

文 / 圖 · 梅飛雪

在我的世界中,我認爲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一場表演。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將自己理想中的自己表演給別人看,同時也會將他人的反應記入腦中來對自己表演的角色進行加工和修改,將其變成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因此,如果去詢問我的各個成長階段中遇到的那些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可能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如何與”這樣的自己”相處,一直是我在思考和探索的話題。我花了將近四周時間來完成“活在現實裏”這件作品,添加,記錄,在instagram上分享還有將我記錄作品的影像加入更新後的作品中,直到這件作品完成的那一天,我回顧這一段創作歷程,體會到這整個創作過程是多麼的波瀾壯闊。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活在現實裏”

這件作品一直在演化,成長和改變。它被安裝在一個沒有門的狹小房間內的一個角落,從這個小房間開始,由內而外湧現出的是洪流一般的三個典型的“網紅”的各大社交平臺的網址。這三個人分別是papi醬、初音未來和金·卡戴珊,三個典型的“被構築的形象”。這些網址覆蓋了整個小房間的地板,吸引着所有途經者的目光,令他們想要靠近,想要看看裏面究竟有什麼。

在這個小房間裏,映入眼簾的是不同大小的、空洞的白色畫框靠在這個狹小房間的兩側。長條狀的紙上印着不同的網址,和被像素化的“網紅”們的圖像,這些條狀物攀附在骨架般的畫框上,從這個狹小的沒有門的房間中如浪般湧現了出來,直到遇到一個架着尼康相機的三腳架。相機被旋轉了90度,正對着這個狹小的房間。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儘管這些作爲一個裝置作品來看已經沉默的表達了許多“人生如戲”的內涵,然而這卻還是一個視頻表演作品。視頻被隱藏在網址的洪流之下的投影儀投射在這個狹窄房間的牆上,當視頻開始播放之後,我蹲在這個房間的裏,開始用地上的網址覆蓋住自己的身體。視頻中已經被錄好的我的聲音開始播放,回聲充滿了整個房間,一直在自我提問我的存在究竟是什麼,是被他人所定義的嗎?如果沒有被他人記住,那麼就不曾存在過嗎?

視頻的投影被同時投射在牆上和我的身體上,我的影子也出現在牆上與視頻融爲一體。層層的被扭曲的圖像和無限下拉的社交軟件被覆蓋在被調整的過於豔麗的裝置照片之上。三個“被構築的形象”的名字像是鎖鏈般爲視頻背景又添新的一層。隨着一段系統錯誤的聲音和綠屏的影像過後,視頻轉變爲緩慢的,被模糊過的色彩斑斕的影像。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我用自己的聲音開始了一段現場的自我提問。真實的我究竟在哪裏?如果我是由人們的記憶和隨意解讀所構成的,那麼我的存在究竟是什麼,現在就在這裏,此時此刻正在說話的人是誰?我又是誰?背景音樂漸漸變大,視頻中的抽象圖形也突然隨着音樂的節奏開始變得波瀾壯闊。我開始演唱動畫《鈴音》的主題曲,不斷的傾訴着,我在下落,我在消逝,我被淹沒,我被傷害,我失去了一切。

直到音樂結束,又一段系統錯誤的聲音響起,我蹲在廢墟之中拿起手機給自己拍了一張自拍,演出結束,全程不到五分鐘。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內”,“外”與“兩者之間”

這件作品將我們生活在後網絡時代的經歷和自我疑問轉換進了一個物理空間。我們的社交生活持續在虛擬空間之外,之內和之間。在那段由我現場念出的臺詞中,我一直在疑問我在哪裏,我是在這裏還是在那裏。閾限空間的鬼魂存在於這件作品的方方面面,所有的視覺元素都在暗示着中間的,過渡的階段。

沒有門的房間,攀爬在畫框上的紙條,從房間中由內而外湧現出的洪水般的網址,現場的與被記錄的交織,還有臺詞中一直在疑問和掙扎的我究竟是誰,以及我想要通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有的這些元素都顯示着現實與虛擬的交織與融合,同時,也討論了許多相關的問題:身份的丟失,名譽,消費主義,虛擬空間政治和其他的許多許多。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層層疊疊

網絡,名譽,消費主義與價值,這是我在創作過程中一直思考的主題。我想到瓦爾特·本雅明在《技術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談到的人類技術的進步對於藝術作品的複製,導致藝術最終丟失包裹在自己身上的“靈光”(Aura)。

那麼,到了現在這個網絡時代,所有的一切都能夠簡單輕鬆的被大量複製——是這個時代接受了大量複製品的力量嗎?是大量的“分享”與“點贊”提升了一個人的個人價值嗎?個人價值是由他人所定義的嗎?還是像是“黑鏡”系列中的“急轉直下”(Nosedive)展現了一個經過誇張的世界,他人的評價真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或者是,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最終還是丟失了自我。遺失了我們的“靈光”(Aura)?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無法觸及的”體驗

這件作品中也充斥着各種“無法觸及的”體驗。地上潮水般的網址只不過是印在紙上的文字,它們是無法被點擊的。纏繞在畫框上的“網紅”們的圖像是被像素化和被解構了的,它們已經支離破碎,讓人無法辨認——它們擁有含義,卻無法傳達。包括這件作品的呈現地點,它存在於一個狹小的房間裏,觀者想要看見裏面的唯一方式就是湊近,但是由於相機的存在又控制着觀者的行爲,他們不想打擾到攝像的進行,所以也沒有辦法離得過近。這就導致他們只能片面的從較偏的角度來觀看這場表演,然而如果不是從絕對正面的角度來進行觀看,其觀看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爲兩側的牆上並沒有投影,觀衆們沒法完全體會到被渲染的氣氛。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一些觀衆的做法就是離得較遠然後用自己的手機來記錄這場表演,然而這就會導致他們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是用眼睛看?還是用手機看?一些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在自己的手機屏幕中進行觀看,一場現場演出就被強行轉化成了一場記錄,一場通過媒介傳達的記錄,而我的行爲也就這樣被記錄在了人們的手機中,轉換成了數字影像,成了電子信號,成了他們的記憶。

之後,許多人將這場表演上傳在了自己的社交軟件上,我存在過的證據也就被永遠的保存在了網絡空間之中,永遠也不會消失。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似乎被賦予的權力”

地上的網址,代表着這些信息對於觀者來說似乎是觸手可及的,似乎只要撿起地上的紙條將上面的網址輸入手機,就能夠瞬間連接到這些網站所呈現的信息。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幾乎沒有人會真的在自己手機上去輸入這些過長的網址。觀者們似乎被賦予了接觸更多信息的權利,但是,這樣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是在阻止他們獲取這些信息。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我的臺詞也被印在紙上,散落在房間之內,之外和之間。觀衆們能夠輕易的知道我說了什麼,唱了什麼,但是他們也只能是被動的接受這一切,沒有辦法與之互動或改變其發展方向。他們似乎被賦予了權力和自由,但是另一方面也被限制在其中。

網絡世界中存在於各種各樣的矛盾現象。互聯網的初衷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但是,社交軟件交流中的“非及時性”卻讓人感到更加隔絕,孤獨和迷失。我的作品通過暗示的方式稍微觸及了一點關於這個現象的討論。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框架結構與束縛

在這件作品中充斥着無數的框架結構與束縛。有的是現實的,有的是虛擬的。如:畫框、門框、投影中的門框、相機的屏幕,還有觀衆們手上的手機屏幕,以及虛擬世界對於現實世界的束縛,他人對自我的束縛。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骨架般的畫框代表了現實中圖像的消失,現實中身體的消失。社交軟件上呈現的每個人的形象,是由每個人親手構建的另一個自我,他是自己同時也不是自己,這是一個與現實中的物理身體所分離的自己。

每個人在這些社交軟件上上傳的內容是對於自己物理存在的延伸。我們的物理身體在賽博空間中下墜,消逝和沉溺。真實的“我”存在於何處,“我”活在現實中嗎?“我”是誰?“我”在哪裏?“我”是一個活在現實和虛擬之間的混合體, “我”存在於多個空間,“我”存在於各種地方。“我”存在於他人的記憶中,存在於他人的隨意解讀中。

對於我來說社交軟件上的我是一個由我自己所“構築的形象”,這個形象被他人的評價,觀者的反應和我自己的理想所控制所束縛。在這場表演中,我的角色既是我自己也是所有人的代表。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同時,在這件作品中,我嘗試用物體和體驗來控制觀者的行爲——相機的存在讓他們不能過於靠近門,狹小的門讓他們難以看清裏面的表演,只有一面牆的投影讓他們必須從特定角度進行觀看。同時,表演的一次性讓他們無法控制的想用手機進行記錄。我嘗試用無形的網控制觀衆的行爲來達到我想要傳達的體驗,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爲進行深入的思考。

“空洞的自我”

當這場表演開始,我蹲了下去,開始用地上的網址覆蓋我的身體,同時在整場表演中我一次也沒有面對觀衆,而是一直以背面示人。直到演出的最後,我蹲在廢墟中用自己的手機給自己拍了一張自拍。整場表演以及整個場景的設置都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這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途,想要證明自己存在的探索,想要留下存在過的證據。

活在現實裏,現場表演,梅飛雪

他人心目中的“我”的形象成了對於真實的“我”的一種負擔,一種“無法承受之重”。這也是一場自我毀滅的過程,當一切消散,還會留下什麼?廢墟之上,又有什麼會重新生長?如何與這樣的自己相處 我一直在作品中進行着發泄,進行着自我表達。

我感覺,做藝術最殘酷的一點就是你無法避免的將自己剝開,展示在觀衆面前。只有強烈的、殘酷的、自我暴露的、揭露現實的作品,纔有力量引起觀者的共鳴。如何與這樣的自己相處?我一直也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希望能在未來的作品中就這一方向再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創作。

(視頻網址:http://feixuemei.info/design/live-in-reality/live-in-reality.html)

*

主編:蘇也 微信:suyesophi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