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句話說的好,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講的是從貧窮到富貴很簡單,但是過慣富貴日子到貧窮那就是很難的,這對於末代王爺們尤其困難。大清滅亡後,原先風光無限,享受榮華富貴和前呼後擁生活的大清王爺們明顯大多數是不適應的,因此還是依然的囂張跋扈,高調行事,而且揮金如土的習慣仍是無法改變,又不能放下架子出去工作。

末代攝政王,參加學生家長會,校長率1000人跪迎,喊大清萬歲

最後大多數王爺基本晚年悽慘,生活逐步困難,不得不賣房子賣地,甚至挖祖墳拿出陪葬品來換錢度日。他們大多往往窮困潦倒,下場悽慘。但是也有很快能夠擺正位置安心做一個老百姓的。

末代攝政王,參加學生家長會,校長率1000人跪迎,喊大清萬歲

如當時皇族裏面最大的攝政王載灃,也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大清滅亡後,尤其是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大批的滿清皇族遷居天津,載灃帶着家小也住在天津英國租借內。而當時住在日本租借的溥儀要父親跟弟弟妹妹跟自己一起住,但是載灃覺得日本人居心叵測,不想與其有過多的交涉,因此拒絕了。

末代攝政王,參加學生家長會,校長率1000人跪迎,喊大清萬歲

在英國租借,載灃謝絕了一切的對外應酬,而且從來不以王爺自居,生活簡樸低調。當時載灃三個子女,包括溥任都在英租借的耀華學校讀書,這是所高級學校,當時很多全國大佬的子女都在這上學,如曹錕、吳佩孚等,載灃爲了不引起人注意,將三個子女都改名姓金,別人家孩子都是汽車保鏢接送,而載灃卻刻意低調,讓老僕人用破洋車接送,搞的很是寒酸。

末代攝政王,參加學生家長會,校長率1000人跪迎,喊大清萬歲

而且每次孩子去上學都會叮囑孩子,不要跟同學或者其他人提起,自己是攝政王載灃的子女。自從三子女去上學,載灃沒有去過一次學校,因爲他不想讓人認出來。但是,當時的學校跟現在一樣,要定期開家長會,而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因此載灃在推了好多次後,無法再拒絕。

末代攝政王,參加學生家長會,校長率1000人跪迎,喊大清萬歲

當天去學校沒有通知任何人,自己穿了便裝,坐車來到耀華學校,剛一下車,沒想到門衛和校警立刻兩邊跪倒外地,大呼王爺吉祥。搞的載灃很是納悶,只好上前跟人說不要聲張。但是剛走進校門,校長、教務長帶了1000多人兩邊跪地迎接。校長上前說,王爺大駕光臨,弊校蓬蓽生輝,而且跪在兩邊的1000多人卻在大呼大清萬歲。

末代攝政王,參加學生家長會,校長率1000人跪迎,喊大清萬歲

載灃感覺情況不妙,立刻就要走。被迎到學校,映入眼簾的卻是捐款箱,載灃默默的上前送上一大把銀票,之後離開。從此,載灃更加不願意出去,連學校都不去了。在溥儀去東北前見了一下父親載灃,載灃直截了當的跟溥儀說“日本人不傻,他們拿下的土地怎可能送給你!還不如做個老百姓,活的像個人”。可是溥儀不聽,還夢想恢復大清,因此以後去了東北成爲僞滿洲國皇帝,做了十幾年的傀儡加囚犯。

末代攝政王,參加學生家長會,校長率1000人跪迎,喊大清萬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