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p><div class=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p><div><p>1983年8月7日,25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在中央電視臺首播,這部史詩般關於長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紀錄片,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通過熒屏,中國人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祖祖輩輩賴以繁衍生息的母親河的真實容顏,這是一條融入中國人血液的河流,秀美,俊朗,雄奇,卻又殺機四伏。</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6a7a2cc665048ca9dbf785e28e0428e" img_width="318" img_height="417"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紀錄片《話說長江》之所以會在當時的中國造成如此轟動的效應,是因爲對於中國人來說,長江,早就超出了一條河流的範疇,它是充滿着澎湃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的符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血脈傳承的圖騰。上世紀八十年代,南極、北極、珠峯相繼被人類征服後,長江成爲了世界上唯一未被人類全程漂流過的大河。當時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今日美國》,就把漂流長江稱作“人類對地球的最後一次征服”。</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2e3faee7a9b45db9feea89159917ca4"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95"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長江</p></div><p>1985年,已經59歲的美國職業漂流探險家肯·沃倫爲了趕在自己退休之前,完成首漂長江的心願,便帶着精良的裝備,來到了中國。然而這位美國探險家不知道的是,一個外國人來首漂長江,是那時的中國人絕對不能接受的。</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a5dff5983554341b836e9bb41e85f52" img_width="313" img_height="209"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肯·沃倫</p></div><p>堯茂書,時年35歲,西南交通大學電教室攝影員。當他得知肯·沃倫要漂流長江後,他決心要趕在美國人之前漂流長江。1985年6月20日,堯茂書在完全沒有漂流經驗和後勤補給的情況下,獨自一人駕駛自制的“龍的傳人號”漂流艇,從長江源頭下水,在行進了1270公里之後,堯茂書於金沙江通伽峽段遇難。</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67e1fad33c58413f99f6dbb9413da85f" img_width="800" img_height="1159"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堯茂書</p></div><p>長漂第一人堯茂書的壯舉震撼全國,他的遇難,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是1985年9月5日,在《四川日報》上刊載的長篇報告文學《長歌祭壯士》,記者戴善魁在這篇文章中寫道:“爲理想千金一擲,終至獻身,這是何等可貴的‘當代人品格’!”而這篇報道,只是“萬里長江第一漂”近兩百篇報道中的一篇,可以說,堯茂書的犧牲掀起了民間轟轟烈烈的“首漂長江熱”, 這一年,“長漂”二字熱得發燙。</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7de40559db8428786d023d50ef64f16" img_width="800" img_height="930"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堯茂書紀念碑</p></div><p>堯茂書的遇難,不僅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而且使肯·沃倫漂流長江的計劃被迫推遲。第二年,肯·沃倫再次來到中國,和國家體委正式簽訂協議,由中美兩國聯合組建一支漂流探險隊,完成人類歷史上對長江上游的首次無動力漂流。中美聯合漂流隊把下水的時間定於1986年7月,中方已派出三名隊員赴美訓練,這一事件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a6df5454b994cee9272e36910730a9e" img_width="800" img_height="1078"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肯·沃倫</p></div><p>1986年4月21日,在幾個民間組織和一批年輕科學工作者的倡導和推動下,“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在四川省地理學會的一間辦公室中正式成立。中科隊要趕在美國人之前,完成對長江的首次漂流。那是一個崇尚英雄、倡導思想解放的年代,與中美聯合漂流隊只漂流長江上游不同,他們宣稱要一寸不落的實現對長江的全程漂流。會後,指揮部在報紙上發佈了啓事,在全國範圍內招募漂流勇士。</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2317e99e5384fe49e50d61d5f04f34b" img_width="799" img_height="573"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長漂指揮部有着嚴格的篩選標準,要求報名者需滿足下列條件,男性,年齡在20-35週歲,會游泳,會划船。還特別規定報名者的身高不能低於1.70米,體重不能低於50公斤,滿足以上條件的報名者,還要參加統一的體檢。</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f8f5027eaad4c7aa83352daee3ed2f1" img_width="362" img_height="307"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長漂隊員馮春</p></div><p>這張照片上右邊正在奮力划槳的年輕人叫馮春,當時的他還是四川省攀鋼的一名普通工人。看到中科隊要招募隊員的消息後,28歲的馮春熱血沸騰,第一個報了名,並且發誓,不漂完長江就不剪頭髮。</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21856bf0a41f41ca8b8c6b595d126a47" img_width="800" img_height="446"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來自攀枝花市的七名漂流隊員</p></div><p>很快,報名參加長漂的人數就超過了1000人。但絕大部分報名者都遇到了家人或者單位的反對,很多年輕人爲了表明自己的決心,紛紛寫下“請願書”、“生死狀”。</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c974684574f4710aa7e05cee3652ed8"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67"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大渡河漂流訓練</p></div><p>1986年5月,長漂隊正式開始集訓。就在中國人緊鑼密鼓地訓練之時,美國人的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爲了實現長江漂流,他們已經準備了6年的時間。爲此,肯·沃倫還曾4次來到中國,對長江沿線進行分段考察。</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102d101ae48436d89393e2dc6ba4380"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23"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中美聯合漂流隊裝備</p></div><p>美國人的漂流艇,資源豐富、裝備精良。而我們中科隊的橡皮船,卻十分的簡陋。美國人的一艘船的設備耗資4000美元,我們是3000元人民幣;美國人的一隻船槳就達40多美元,我們的僅十幾元人民幣;美國人一天的補助是300美元,我們是每天兩塊五毛錢。別人“武裝到牙齒”,我們有的是一腔熱血。一股“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情緒,激盪在每一個隊員的胸膛。</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b3a6b50e03146fbbf25cb6b967347de" img_width="800" img_height="419" alt="上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最熱血的一個詞“長漂”,究竟是什麼意思?"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中國漂流隊員訓練後</p></div><p>1986年6月,中科隊決定正式下水,奔湧的激流中他們將迎來哪些挑戰呢?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祕”,明天繼續爲您解密!</p></div><!-- www_xuehua_us_www_jinritoutiao_com_userpage4_api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