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件事,比全球10萬人確診更可怕!

■文|鄧老師

  1. 目前來看,短期內中國製造業被替代的可能性很低,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體系中,有很強的糾錯機制。
  2.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想製造業迴流美國,指望疫情是沒用的,還得給製造業創造良好市場環境纔行。 說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凱恩斯主義其實比絕大多數病毒要可怕得多。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中國逐漸趨向緩和之際,意大利、韓國、伊朗等國家的疫情發展卻不樂觀,美國的累計感染病例也破百了。由於全球疫情引發的恐慌,2月24日至26日三個交易日,道瓊斯指數狂跌2000點。

在中國,各地正在抓緊復工復產,但仍有很多企業受限於員工未到崗、原料短缺、訂單下降等原因,未能完全復產。

很多企業負責人估計,大概要到4-5月才能全面復工。看到中國製造業所受到的衝擊,人們不免擔心,如果全球疫情進一步蔓延,其他國家也會出現停工停產的情況嗎?會出現全球性的製造業供應鏈停擺嗎?

目前來看,出現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停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1』

糾錯機制

讓中國製造業不會被替代

1月30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採訪時,說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有助於”( “help”)加速製造業迴流美國。

一些外國企業也對中國製造業感到擔心。在《財經》雜誌的報道中,一些手機傳感器供應商表示,疫情蔓延造成工廠目前只能恢復40%的產能,接下來“歐美產品的零部件製造都得考慮移出中國以分散風險……”。

疫情衝擊下,中國的製造業有可能被替代嗎?

目前來看,短期內中國製造業被替代的可能性很低。

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體系中,有很強的糾錯機制。

中國經濟曾經遇到過比現在嚴峻得多的挑戰。例如,1990年,中國的GDP增速下滑到3.8%,這樣的下滑速度,放在今天會嚇死人。

但是1991年,GDP增速反彈到9.2%。1992年春天,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南方,旗幟鮮明地要搞市場經濟,當年GDP增速爲14.2%。並且,從1992年到1999年,中國的GDP增速連續5年在10%以上。

整個1980、1990年代,一旦中國經濟出現明顯下滑,鄧小平就督促加快改革。鄧公尤其是一再鼓勵地方政府“步子要邁得快一點”、“殺出一條血路”。正是在鄧公和一大批改革者的努力下,中國經濟體系有一個每逢下滑,必進一步放鬆市場來“找補”的良好習慣。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體系中的這一糾錯機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例如,2018年,社保合併到稅務局徵收,企業擔心成本上升。

再加上社會上出現“民營企業退場論”的聲音,企業信心下滑,經濟形勢嚴峻,總理馬上表示,社保徵收現狀暫時不變。

具體到這次疫情,從中央到地方也在積極應對,化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3月4日的高層會議指出:

要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推動復工復產,努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
要做好龍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工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要落實好外商投資法,積極幫助外資企業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繼續抓好標誌性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

可見,中央已經重視全球供應鏈的問題。並且,以擴大開放來維護供應鏈安全,是非常明智的。這個時候尤其需要放開顧慮、減少制度障礙,吸引全球資源,以全球爲市場。

廣東、浙江等地方積極幫助企業“搶人”,通過緩繳、減免社保、稅收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平時看起來千難萬難的改革,在這個困難時刻,順勢就推出來了。

不過這也提示人們,其實不困難的時候也是可以改革,只要有決心、有魄力。

另外,除了經濟上給市場鬆綁,還應該發展民間自治組織、建立更良性的信息發佈體制,以減少外資對下一次疫情的擔憂。

1990年,中國的產業體系並未完善,都可以通過大膽的市場化改革,成爲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心。今天,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只要堅持市場化方向,中國製造業更不會被輕易替代。

當然,這種被替代的焦慮情緒和緊迫感,是必要的。焦慮讓中國加快糾錯。

目前可以和中國一比的,也就是印度、越南等處在市場化改革趨勢中的國家,但越南、印度也有特權工會的困擾。

美國、歐洲、日本,困難時刻的糾錯機制,遠遠不如改革趨勢中的國家靈活,更是很難吸引到製造業迴流。當然,美國有川普減稅、放松管制,比歐洲、日本又要強得多。

別看現在國外企業對中國的供應鏈這擔心那擔心,等疫情過去,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一個國家的市場環境。要找替代中國產能的地方,其實並不容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要想製造業迴流美國,指望疫情是沒用的,還得給製造業創造良好市場環境纔行。

『2』

全球供應鏈:

未來還有比病毒更厲害的東西

對於全球製造業,短期來看也沒有必要過於擔心。

壹、中國,能穩住!

中國作爲全球製造業最重要的中心,能夠穩住,就能成爲全球製造業的定海神針。目前來看,中國製造業能穩住是大概率的事。

至少,股市目前對此是樂觀的。

貳、對新冠病毒不必過於恐懼

可以和美國流感相比。去年9月末,突降冷空氣導致美國流感大爆發。目前,美國流感人數已經260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4萬人,美國已經45個州被流感病毒所侵蝕。

僅僅一個美國的流感,就已經遠遠比全球新冠病毒總的疫情還要嚴重。實際上,每年中國也會因爲流感死亡數萬人。如此流感級別的衝擊,全球經濟完全可以承受得住,新冠病毒的衝擊,應該也是在承受範圍之內。

有人會說,新冠病毒疫情還在發展,而且它的傳染性和致死率比流感要厲害,所以不能和流感簡單對比。

的確,新冠病毒比流感病毒厲害,但也有相對樂觀的一面。流感病毒變化莫測,並且目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辦法用疫苗來對付。

而2月下旬,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組認爲,病毒尚未發現明顯變異,這說明新冠病毒相對比較穩定,人類用藥物和疫苗來對付它的可能性更大。

根據新冠病毒治療藥物臨牀試驗的主持人曹彬教授的說法,柯立芝在治療新冠病毒上效果明顯,而還在試驗中的瑞德希韋,治療效果比柯立芝更加明顯。

而且,人們知道新冠病毒的厲害,就會努力防控,這會使得它的危害更容易得到控制。

叄、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二戰後的金融危機,往往緊接着經濟繁榮後發生,而目前並不是全球經濟繁榮的高點。這也是短期不必擔心的最重要一點原因。

例如日本陷入“失去的30年”之前,是1980年代的極度繁榮;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也是經濟繁榮時刻,當時香港房價幾乎漲破天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全球也沉浸在格林斯潘帶來的泡沫狂歡之中。

這裏邊有經濟學上的道理。因爲,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放水、財政支出政策,扭曲了生產結構,但卻會呈現出繁榮的假象,到處是工地開工,物價總是在漲,使得利潤虛假增長。

經濟越繁榮,說明結構的扭曲正在趨向極致,所以一旦崩斷,就是幾年都走不出來的危機。

而說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凱恩斯主義其實比絕大多數病毒要可怕得多。如果目前全球經濟處在極度繁榮中,那麼新冠病毒的衝擊,就很可能和金融危機提前爆發相疊加,那後果真是難以想象。

當然,歷史不一定每一次都會重複。以往的危機爆發總是在繁榮之後,這一次也許會因爲病毒變異、疫情特別嚴重而出現例外。所以,人們需要高度警惕疫情的發展。

儘管短期沒有必要過於悲觀,但是全球經濟的遠景卻增添了更多的隱憂。

中國的貨幣已經放鬆,受疫情衝擊,美聯儲也急忙降息了。可想而知,接下來必然是一片各國跟進、全球泡沫氾濫的景象。

貨幣寬鬆讓部分受損嚴重的企業得以度過難關,但這是以攤薄其他企業、老百姓手握的現金的購買力爲代價的,這就使得經濟在遭受疫情衝擊之後,又疊加上了一重更爲嚴重的扭曲。

所以,未來,當全球經濟一片繁榮、人們極爲樂觀時,那恰恰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那時候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崩斷,那纔是真正大傷元氣的打擊。

對於企業來說,既要積極作爲,又要注重財務安全,不要過度擴張。

對於國家來說,越給市場鬆綁、減負,越容易度過未來的風險。

中國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