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一起風險事件是重慶信託與上海萊士控股股東——萊士中國的股權質押債務糾紛。一位信託行業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信託公司的角度來看,上市公司及相關方“爆雷”,帶來的主要是相關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和債務逾期風險。

原標題:信託頻頻“踩雷”上市公司

□本報記者 張玉潔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遭遇“黑天鵝”事件,債務違約、股價大幅下跌時有發生。作爲向實體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則難以避免此類風險,受影響名單中不乏部分信託公司的身影,部分案例中甚至波及多家信託公司。最新一起風險事件是重慶信託與上海萊士控股股東——萊士中國的股權質押債務糾紛。

風險事件多發

10月11日,上海萊士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萊士中國原質押給重慶信託的6000萬股、原質押給長城資產的2680.2萬股上海萊士股票因股價低於平倉線且未能履行補倉義務而構成違約。

重慶信託曾發行“萊士凱吉信託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規模4.4億元,其中優先級1.4億元,次級3億元,資金用於向萊士中國全資子公司——深圳萊士凱吉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發放信託借款,萊士中國以6000萬股上海萊士股票爲萊士凱吉的借款提供質押擔保。萊士中國是上海萊士的控股股東。

據重慶信託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萊士股價低於平倉線後,公司多次與萊士凱吉溝通,但其未能履行補倉義務。公司從維護投資者利益出發,及時採取司法措施,對萊士中國質押的6000萬股上海萊士股票進行司法拍賣,並在拍賣流拍後根據司法裁定實施以物抵債。在相關股票完成過戶後,公司果斷對其進行了處置,出售部分股票,所得資金按合同約定全額向優先級投資人分配了本金及收益。目前,信託項下剩餘的資產足以覆蓋次級投資人的投資本金及收益,次級投資人未發生損失,公司將按次級投資人的要求進行管理和分配。

上海萊士曾經是A股市場上的熱門概念股,去年年底,該公司“踩雷”兩隻中小板股票,加之鉅額重組方案泡湯,復牌後遭遇8個跌停,市值劇烈縮水。同時上市公司主業表現不佳。由此控股股東萊士中國質押危機陸續暴露。在重慶信託此次處置前,今年7月,萊士中國原質押給平安信託的5972萬股上海萊士股份作價人民幣4.9986億元,交付給平安信託以抵償相應的債務。

重慶信託這款產品是主動管理類,重慶信託及時處置化解了風險。江蘇信託管理的一款事務性信託的投資者是否能保住本金和收益,目前還有不確定性。

江蘇國信近期公告了控股子公司江蘇信託涉及訴訟事項進展的情況,2016年,江蘇信託與保千里(現爲*ST保千)簽署了單一資金信託貸款合同,貸款1.95億元,期限爲24個月,利率爲7.46%/年。保千里持有的深圳市小豆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爲抵押物。保千里2017年起開始出現債務逾期,由此江蘇信託與保千里對簿公堂。一審判決,江蘇信託有權就抵押物股權折價或以拍賣、變賣所得價款優先受償。江蘇信託稱,該項目是江蘇信託管理的事務類信託,江蘇信託不承擔信託財產投資的實際損失,該投資損失風險由委託人/受益人自擔。

三類風險突出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2季度信託業發展評析》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達1100個,規模爲3474.39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爲1.54%,較2019年一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這主要源於去年金融“去槓桿、強監管”政策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臺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部分信託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

用益信託分析師喻智稱,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工商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違約導致信託項目出現問題的事件增多。風險事件發生時,一家企業出現違約,往往多家信託公司踩雷。

喻智指出,工商企業尤其上市公司的違約風險具有較強的傳導性,在多個融資渠道間進行風險傳導。一旦爆發風險,波及面比較廣,債權人衆多,通過起訴保全、延期處置、抵押物處置等方式能夠解決兌付問題的可能性較低。

一位信託行業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信託公司的角度來看,上市公司及相關方“爆雷”,帶來的主要是相關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和債務逾期風險。

一般來說,在相關產品中,信託公司承擔的責任視產品類型而定。主動管理型產品中,受託人也就是信託公司必須要履行受託義務。而在事務類信託產品中,信託公司不承擔信託財產的實際損失,但風險事件的發生,無疑將對公司的聲譽和市場形象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信託公司仍會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保證投資者利益。

除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和債務逾期風險外,第三類風險則是信託公司自身投資行爲的風險。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有35家信託公司位列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來說,股權投資的極端風險就是所持個股遭遇退市。

加強風控能力

山西證券認爲,在強監管的政策環境下,通道規模壓縮,銀行表外資金迴流,實體經濟風險抬頭,信託項目整體風險率從2018年開始持續抬升,信託產品風險防範仍需加強。

股權質押方面,業內人士認爲,信託業整體風險可控。數據顯示,目前信託公司股權質押業務在市場中佔比已經非常小。在目前A股市場股權質押業務整體風險下降的過程中,信託公司股權質押業務的風險也在迅速下降。有信託經理指出,大盤目前已處於相對低位,大部分個股不存在短期迅速大幅下跌的基礎,且目前信託公司都加強了相關業務的風控,整體風險可控。

喻智建議,開展相關信託業務時,信託公司應從宏觀、行業以及企業經營多方位實時瞭解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對於已經產生違約的項目,通過協商的方式與企業協調兌付事宜,通過起訴的方式進行財產保全,對抵質押物進行處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