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在長征途中,在一位老人家借宿,這位老人叫徐解秀。臨走的時候,三位女紅軍看到老人家也比較窮苦,爲了表達自己的感謝,就把當時自己僅有的一牀被子剪下半條給老人留下了。

後來老人反覆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來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共產黨人堅信:有了人民羣衆的擁護,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因爲擁有了這樣一份理想信念,我們才能夠得到億萬人民的支持,才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

震撼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頑強的中國工農紅軍冒着槍林彈雨,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異常艱難地跨越十多個省份,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峯,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穿越了被稱爲“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黨和紅軍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到達陝北時,人員剩下不足十分之一。若心存私心雜念,意志不堅,沒有鐵一般的忠誠和鐵一般信仰的支撐,長征,這一人類歷史的壯舉註定無法實現。

“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精髓。”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在過草地時,爲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裏還緊緊攥着一塊銀圓,這是他的第一次黨費,也是最後一次黨費……長征途中,紅軍不僅要面對山高路險的惡劣環境,還要面對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的死亡威脅,還常常經受飢寒交迫的生存考驗。他們深信:“只要跟黨走,就有前途,就會勝利。”鐵一般的信念使紅軍隊伍成爲一股股拖不垮打不散的鋼鐵洪流。

“3年不喝湘江水,5年不喫湘江魚”。這是當地老百姓流傳的兩句話,足見當年血戰湘江之慘烈。漫漫征途上,沒有豐厚的糧餉,沒有高官厚祿的許諾,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義無反顧地犧牲,只是爲了心中的信念;一往無前地跋涉,只是爲了前方的光明。“革命理想高於天。”新時期,檢驗一名幹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沒有政治定力。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看齊意識,保持對黨絕對忠誠,真正做到心無雜念,德無雜質,行不亂章,自覺與黨中央保持政治同心、思想同向、行動同步,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甘當爲民奉獻的孺子牛。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每一代人都肩負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長征路。當前,我們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實現中國夢的推進期,更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夯實如磐信念,盡責擔當,越座座“雪山”、涉處處“險灘”、過片片“草地”,把長征精神中蘊含的優秀基因賡續下去,向着偉大中國夢強力奮進。

本文鏈接:http://www.71.cn/2018/1101/1022594.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周建國  單位:山東省安丘市委組織部研究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