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史實,在永樂朝,朱棣作爲一個不服就幹,幹就幹死的狠人,在順利的從靖難之役中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後,在南京沒消停幾年,就把大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並且在北京接着發言不服往死裏乾的精神,先後五次御駕親征,遠征對大明朝有巨大威脅的蒙古,在第五次帶領隊伍親征回北京的路上,這位雄才大略的大明永樂皇帝終於戀戀不捨的閉上的眼睛,享年六十四歲,由於在外,沒辦法讓政權穩定交替,所以確實在當時採用的封鎖消息的手段,祕不發喪,一直到把朱棣遺體安全運到北京城,才公佈此事。

但電視劇裏,把祕不發喪的橋段演繹成用鹹魚掩蓋氣味,這簡直是胡扯八道,估計編劇當晚喝高了,把秦始皇死後用鹹魚的段子給寫進去了,那麼當時到底用什麼辦法呢,在下面揭祕。

朱棣死於永樂二十二年的8月的盛夏,地點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榆木川,去過這邊的朋友估計知道,這個地方在夏天的時候其實也不算太熱,所以朱棣的屍體並不會那麼容易腐爛,其二,在處理朱棣屍體上,採用了用錫打造內棺完全封閉的方式,這樣可以有效的阻斷空氣中腐敗細菌的侵入,所以根本就不會用什麼鹹魚的方法遮蓋屍臭,因爲就算有味兒根本就散不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