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广大农村,你是否会想到一群皮肤黝黑的农户起早贪黑,扛着锄头,弯着腰在农田耕作?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能依靠人力务农,不仅劳动量大,效率也并不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农业机器走进广大农村,为农村带来新的变化。

2017年以来,云门街道针对农村劳力缺乏、土地撂荒严重、集体经济“空壳”、服务手段缺失、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机服务,先后多个村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合作化经营,搭建起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新平台。

凤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

让村民省时省力

“轰隆隆……”10月31 日上午,记者来到云门街道凤林村10社的一处耕地,看到一位村民正驾驶着一辆履带式旋耕机对土地进行耕作,旋耕机所到之处的耕地立刻被翻松,不到二十分钟,一大块耕地的翻松工作全部完成。“以前要耕完这块地,只能靠锄头慢慢挖,起码要干上一上午才能耕完,现在有了旋耕机就方便得多了,只要启动机器,要不了不久耕地就松了,真是省时又省力”看着利用农机耕好的土地,村民忍不住感叹道。

其实,这样的效率,在几年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去年该村成立的凤天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有70户农户,400亩耕地。社员只需每亩地交纳150元的服务费就可以享受由合作社提供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每亩地比自己单独请农机工作便宜300元左右。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农机社会化服务“菜单”,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作业的机械化服务,并按市场行情交纳相应服务费。“我们已经累计筹集资金105万元,购置手扶式插秧机、东方红拖拉机、履带拖拉机、小型旋耕机等各类农机设备23套,极大的满足了合作社农户的生产需求”该村村支部书记彭正维说。

“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后,我自己不仅轻松不少,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家住凤林村十社的廖明玉开心地对记者说道。她家有两亩土地,老公和女儿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就剩她一人务农。以前,每天很早就扛着锄头,牵着牛出门耕地、播种、插秧、收割……很少有休息的时间,长年累月靠自己一个人一手一脚地种植家里的田地,让廖明玉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经过辛勤劳作一年后,种出来的粮食也并不多还卖不出价钱,更让廖明玉对种地有些心灰意冷。在得知村上要成立农机专业社,交纳服务费就可以享受粮食生产全机械化服务后,廖明玉毫不犹豫地加入合作社。从此,廖明玉再也不担心家里的田该松了、该播种了、该收割了……有了空闲的时间,廖明玉开始在合作社务工,帮助社员管理耕地,光是务工一年就赚了一万多。“干了半辈子农活,加入合作社后,终于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好处,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增加了不少家庭收入,真是太好了。”廖明玉说。

今年60岁的刘锡云也是加入农机合作社的获益者。他向记者介绍到,他种植有30亩地,家中有插机3台、旋耕机3台、收割机3台。去年8月,他也加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由于曾经在部队当兵时负责管理农场,他对农业种植、农机操作十分熟悉,再加上家里拥有多台农机。合作社便提议由合作社出人工钱,让他为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利用农机进行耕地、插秧、收割等,同时教会部分村民使用农机,为村民传授种植技巧。刘锡云坦言,加入合作社后,不仅自己的地全部由合作社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让自己省力省心,而且还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种植知识和农机,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推进村上农业机械化水平,把家乡建设地更好,这让他感到十分有意义。

凤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

农机社会化服务

凤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抢先试点,获得极大的社会反响。在总结凤林村试点的基础上,云门街道于今年又相继在花朝村、大碑村也分别成立了博致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倍春农机专业合作社,党建引领农机合作社有序铺开。

据了解,云门街道采取大户现有农机折算入股、大户资金入股,村党支部集体经济等方式灵活结合,累计筹集资金165万元,购置手扶式插秧机、东方红拖拉机、履带拖拉机、小型旋耕机等各类农机设备30套。党建引领农机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全程化、流转化、菜单化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增加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2017年,凤天惠民农机合作社助农秋收1856亩,种植秋菜400余亩,凤林村集体增收6万元,实现了后进变先进。2018年,三家合作社助农秋收1800余亩,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凤天惠民农机合作社签订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400亩,村集体增收6.84万元。

 同时,夯实群众基础,密切党群关系。通过开展农技培训、培育农机能手、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00%,解决土地撂荒370亩,帮助群众节支增收,切实拉近了群众关系。2017年秋收秋种期间,实现就地就业320人次,群众增收3.8万元,为农户节约成本6.5万元。2018年秋收期间,为农户节约成本7.2万元,预计秋种850亩,实现务工收入约7万元。

此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运用机械化生产,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街道蔬菜产业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帮助指导蔬菜产业生产优质蔬菜300吨。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凤林村2社3公里3.5米宽道路的修建,整修山坪塘8口。关心关注贫困户生产发展,培训有条件的贫困户成为农机操作手,实现精准脱贫。

记者手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机械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甚至无人施肥机……越来越多的农机设备走进我区的田间地头。它们带给人们新的冲击,不用在顶着大太阳、弯着腰、扛着锄头在田地里挥洒汗水,只需轻轻启动农机设备,就能轻松搞定。让农户明白种植也可以很“科学”,很省力。在机械的作业下,人们的收入也逐年提升,这让大家笑开了花。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农业变得更智能化。在这次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户们卸下了身上繁重的枷锁,放下了肩上的千斤重担,他们终于有时间可以体验现代生活的乐趣,而不是在疲于奔走在各种田地,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和喜悦感。

今日合川 编辑;记者 朱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