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四十年】從“出門難”到交通便捷,太姥山鎮有話說

公路和鐵路是交通中很重要的渠道。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太姥山鎮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公路交通出門老大難到公路鐵路交通發達,不僅提高了百姓生活質量和生產效率,還促進了人口的快速流動,加強了各地之間的交流,爲太姥山鎮的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今年50歲的鄒寶玉阿姨1986年開始從事“跟車”(原爲秦嶼汽車站), 在福鼎,汽車售票員也叫“跟車”。30多年來,在熙熙攘攘的太姥山鎮汽車站忙碌,鄒阿姨眼中也“跟”出了太姥山鎮的公路變遷。

“在太姥山鎮高速公路未通高速路之前,太姥山鎮與福鼎之間大巴走省道沙呂線,途經白琳、點頭,全程47公里,要走一個半小時。”

1998年,周倉嶺發生塌方,堵塞交通。福鼎和太姥山鎮兩地大巴只能各自到交通事發地,換乘乘客,再各自回程。“真的很艱難,當時也有從白琳玄武岩礦山小路過,也有從選城那邊過,但是水泥路,車行駛起來就像搖籃一樣搖來搖去,而且去一次福鼎來回要一天。”鄒阿姨說。

實際上,路程不僅危險,耗費時間,而且很擁擠。“那個時候,一個汽車站就七八輛大巴,每天固定時間發車,只有兩趟。乘客們從票房排隊、買票、檢票、上車,總是擁擠成一團。座位不夠的話,有的人站着,有的人甚至從車窗爬進來。我們就喊着‘不要擠不要擠’!”鄒阿姨回憶道。

2003年,太姥山鎮高速公路通車了——這是一個鄉鎮劃時代的標記。“高速路直達,福鼎和太姥山鎮之間只要25分鐘,非常便捷。”鄒阿姨笑着說,那時很多人專門乘車到福鼎市區逛街,買衣服,看電影,人們出行質量提升了許多。

如今,走進太姥山鎮汽車站,客車數量很多,到福鼎的客車幾乎隨時“待命”。車站平均每個月往返福鼎太姥山鎮兩地有10萬人次。“到了旅遊旺季,外地遊客很多。”鄒阿姨說,公路交通的改善也促進了太姥山鎮的旅遊發展。

2009年9月,選址在太姥山鎮財堡村的太姥山動車站開通,爲太姥山鎮打開鐵路交通“一翼”,從此,不僅人們的出行多了新渠道,也讓小鎮注入了活力。

“家門口就是動車站,我平常喜歡旅遊,坐動車去遠方又快又舒適。”財堡村人劉曉燕告訴記者,2009年她剛上高中,爲了體驗乘動車的樂趣,每週從福鼎坐動車回家,反而更便宜更快。

“動車站的建立對我們村影響比較大。鎮上到村子的公交班車多了,以前我們村到鎮上讀書都要騎自行車四十多分鐘,現在只要坐公交就可以了。而且我們有些村民在動車站周邊開小喫店,特產店等,發展農家樂,還解決了就業問題。”劉曉燕說。

在動車站工作的安檢員小文告訴記者,動車站平均每天上車有一千多人,每天20多趟車。“在太姥山建立動車站是很有意義的,讓更多遊客到太姥山風景區旅遊,也促進了我們當地旅遊經濟的進步。”小文說。

“幸福福鼎”編輯部

文:池潔瑩

圖:太姥山汽車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