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巴金

      未成年的孩子不经过别人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或者还不能叫作偷,但若不及时教育,会养成他们的坏习惯,孩子会认为这是正常的事情,发展成真正的“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1)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这么做的原因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狠打。其实,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多半是因为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有时候也只是一种占有欲的表现,年龄越小越不能区分别人的和自己的概念,看到想要的东西,就想立刻得到。

       另外,偷拿别人的东西的孩子还与家长的关爱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只顾忙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当孩子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时,心理就会扭曲,他会通过一些错误的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只有这时他才是你们的中心。

      还有孩子出于寻求刺激的心理,他可能会想: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他又不知道,多好玩、多刺激呀!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叫“偷窃”。

      (2)对孩子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

      从孩子寻求的角度说,如果孩子的需要不能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拿”的行为,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误区。因此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对有些要求,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

      (3)多和孩子交流,多理解孩子

      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对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很重要。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让孩子乐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是不是也想要一支那样的笔呀?你可以用妈妈给你的零花钱买一支,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哦,你需要什么要跟妈妈 讲,妈妈会尽量满足你的。”

      (4)过家家,玩“买卖”游戏

      在家里准备一些小纸片当作钱,用几个空饮料瓶或几件玩具当作商品,让孩子扮成顾客买东西。在孩子买东西的时候,父母要提醒他付钱。也可以让孩子扮成收银员,父母来“买东西”,挑选完东西后,主动把钱交给孩子,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懂得没有白拿的东西。

      孩子偷东西并不是本质上的道德败坏,孩子习惯的养成是有原因的,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不能以非打即骂的极端手段去对待,而应该像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去照顾和呵护他,要给孩子一点改正的时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