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巴金

      未成年的孩子不經過別人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或者還不能叫作偷,但若不及時教育,會養成他們的壞習慣,孩子會認爲這是正常的事情,發展成真正的“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1)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這麼做的原因

      有的父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爲,不問青紅皁白就是一頓狠打。其實,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多半是因爲年齡小,是非觀念不強,自控能力差。有時候也只是一種佔有慾的表現,年齡越小越不能區分別人的和自己的概念,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想立刻得到。

       另外,偷拿別人的東西的孩子還與家長的關愛缺失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父母只顧忙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當孩子不能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溫暖時,心理就會扭曲,他會通過一些錯誤的行爲引起父母的注意,因爲只有這時他纔是你們的中心。

      還有孩子出於尋求刺激的心理,他可能會想:自己拿了別人的東西,他又不知道,多好玩、多刺激呀!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行爲叫“偷竊”。

      (2)對孩子的需要給予適當的滿足

      從孩子尋求的角度說,如果孩子的需要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的行爲,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對有些要求,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

      (3)多和孩子交流,多理解孩子

      瞭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對於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很重要。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讓孩子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你是不是也想要一支那樣的筆呀?你可以用媽媽給你的零花錢買一支,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哦,你需要什麼要跟媽媽 講,媽媽會盡量滿足你的。”

      (4)過家家,玩“買賣”遊戲

      在家裏準備一些小紙片當作錢,用幾個空飲料瓶或幾件玩具當作商品,讓孩子扮成顧客買東西。在孩子買東西的時候,父母要提醒他付錢。也可以讓孩子扮成收銀員,父母來“買東西”,挑選完東西后,主動把錢交給孩子,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說明爲什麼要這樣做。通過遊戲,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懂得沒有白拿的東西。

      孩子偷東西並不是本質上的道德敗壞,孩子習慣的養成是有原因的,也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不能以非打即罵的極端手段去對待,而應該像對待生病的孩子一樣去照顧和呵護他,要給孩子一點改正的時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