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孩子當作是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動的學習者。一般學校根本不知道怎樣訓練兒童的意志力,教育就是直接告訴學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任何反抗行爲都被認爲是對社會準則的危害。就摧毀兒童的意志力而言,每個從事教育的人都在全力以赴。

                                                                                                            —— 蒙特梭利

      做什麼都習慣半途而廢,往小的方面說是缺乏耐心,往大的方面說是缺乏恆心。缺乏耐心的孩子,做事會虎頭蛇尾、急躁、易衝動;缺少恆心的孩子,做事不能持之以恆,無法長期堅持某一行爲。這都是孩子成長和成功的大忌。

      威蒙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對150名有成就且智商較高者做過研究,發現他們的成功與三種性格有關:一是堅持力;二是善於爲實現目標不斷積累;三是自信。

      堅持到底,有始有終的習慣,是一個人認真的體現,更是責任心、意志力的體現。在幼兒階段,父母就應該開始培養他們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這有助於形成孩子堅強的意志力和不懼困難的精神。

      (1)和孩子一起做些需要堅持的事

      父母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找一些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來鍛鍊孩子做事的耐力。例如,讓孩子培育一盆花,從播種、澆水到施肥都由孩子親自完成,而且要每天提醒孩子觀察一下花的生長和健康狀況,時間久了,孩子就能養成持之以恆的耐力了。

      (2)幫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

      只有具體、可行的目標,才能促使孩子去努力實現。當然,目標必須與孩子的年齡、經驗、能力水平相適應,應該是孩子在經過自身的努力後能夠實現的,也就是說,目標既不能定得太低,也不能定得太高。

      如果定得太低,那麼孩子將學不到新東西,也不會產生學的興趣;如果定得太高,則會使孩子難以實現,就算是有一定的毅力,最後孩子也會放棄。只有在短期內經過孩子的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才能激勵孩子不斷進取。當孩子完成了一個目標後,成功的喜悅會增強孩子的進取心,激起他對下一個目標的熱忱,從而養成不斷進取,持之以恆的習慣。

      (3)適當鼓勵

      當孩子做事不能善始善終時,父母可以這樣鼓勵他:“你做得確實很不錯!”“我知道你會成功的!”“既然已經開始了,你就應該再堅持一下!”在這些溫情話語的鼓勵下,孩子就會被激發出做事情的熱情,並不斷自我暗示,心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4)讓孩子學會自我監督

      要想擁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最主要的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監督,靠自覺來鍛鍊自己做事持之以恆的習慣。例如,父母在與孩子共同確定某個目標後,開始的時候可以每天檢查孩子完成的情況,讓孩子自我評價做得怎麼樣,並對孩子的良好表現給予表揚,對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也要加以引導,讓孩子及時改正。

      當孩子長大一些後,可以爲孩子製作一張“自我鑑定表”,讓孩子對完成學習計劃、良好行爲習慣,或者某種活動目標等情況進行自我評分,並定期把“自我鑑定表”送交給學校的老師,讓老師瞭解並鼓勵孩子的這些自覺行爲,對孩子的自我監督進行監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