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日一詩】11月2日: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曲牌名,屬越調。又名“塞上秋”。

斷腸人: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的人,這裏指漂泊天涯而憂傷的人。

插圖作者:李崢浩

馬致遠,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家、散曲家、雜劇家,被後人譽爲“馬神仙”,“元曲四大家”之一。

這首小令被後世稱爲“秋思之祖”,不着一個秋字,卻盡得秋的風流。秋思是中國詩歌傳統的抒情主題,爲什麼馬致遠在元代寫的這首秋思小令可以力壓羣雄、冠絕古今?這是由詩歌本身所蘊含的力量來決定它的分量的。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創作追求境界,當達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的境界時,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和感染力,而成爲詩中極品。馬致遠這首小令就是達到了這種境界的典範作品。詩歌前三句採用景物鋪陳的寫法,連續用九種不同的意象疊加在一起,卻是表達着同一種情緒。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詩人選用深秋裏那些悽清、蕭索、枯淡的意象組合在一起,製造出一種漂泊中的悲涼感。再加以溫暖的農家小景作反襯,試着用溫暖對抗淒涼,用人家對抗漂泊,則這種遊子羈旅思家的情緒就被無限放大了起來。

前三句是具體的景物特寫,而“夕陽西下”則是統攝所有景物,它們全部被夕陽籠罩着。從大全景的角度來俯瞰這殘陽下的一切。一個遊子,在古道上騎着一匹瘦弱的老馬,在餘暉的斜照下漸行漸遠。這樣的場景如何不叫人肝腸寸斷?

(鳴謝:上海江東書院)

書法:雲南張嶸

本文轉載自:央視重大主題宣傳新媒體“1號線上”【央視薦詩】,11月2日,天淨沙·秋思,上海江東書院供稿。

審稿:楊文麗

編輯:呂  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