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大多數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炎、動脈先天結構不良、動脈夾層等也是導致頸動脈發生狹窄的原因。頸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可引發中風。其中,無症狀狹窄每年發生中風的概率爲1%,有症狀狹窄每年發生中風的概率高達10%。因此,治療頸動脈狹窄預防中風的發生,是首先應該明確的觀念。

過去,由於對腦血管病認識不夠,很多醫生多隻是檢查腦內有無病竈,不太關注血管問題。一些患者小中風發作,有些醫生也只是囑其喫些藥,並未想到患者血管狹窄問題可能要靠手術解決,如不積極干預有發生腦部大面積梗死的風險。那麼什麼情況下應該積極干預頸動脈狹窄從而預防中風呢?

當患者就診的時候,首先要問病史,瞭解患者是否有缺血性中風症狀,如是否感覺沒勁兒或出現認知障礙,有無腦梗死病史、小中風發作事件;詳細的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對於有症狀者,當狹窄程度低於50%時可不必手術治療,而是採取積極的藥物干預治療;在50%~69%之間者,如評估患者生存年限會超過5年時可積極手術干預治療;對80歲以上高齡人羣,要綜合考慮手術的利與弊,因爲這是手術高危人羣。總之,針對每個病人都要進行詳細的討論,評估其自然預後和手術風險,評估手術再狹窄的可能性,評估喫藥的效益和手術的效益,最後拿出充分的理由決定做還是不做,如何做。

頸動脈狹窄病人飲食注意事項

1、要注意頸動脈狹窄病人的進餐時間以及進餐的次數。通常情況下,進餐次數爲每日三餐,而進餐的時間呢,一般早餐應在6~7時爲宜,午餐在中午12時左右即可,晚餐在下午6~7時爲宜,另外,每餐之間最好相隔在5小時左右,如此才符合胃的生理排空時間。對於很多腦卒中患者牙齒咀嚼功能較差的,消化能力相對低下的,應儘量的安排少量多餐,也就是說除了每天正常的三餐以外,到晚上還可以酌情加餐一次。

2、儘量保證頸動脈狹窄病人的進水量。趙海康院長指出,爲了有利於身體代謝,預防泌尿系統結石,多多飲水對於人體來說是非常好的。而對於那些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切記不可飲水過多,一般情況下,心功能不全患者每日水的攝入量應控制在1000~1500ml爲宜,不要有任何的勉強,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3、關於頸動脈狹窄病人進餐的數量,應按照患者的體質、活動強度等綜合來決定進餐的數量。比如:體質健壯、活動強度較大的,特別是男性患者,可以選擇多喫一些;而體質相對較弱、活動量又比較小的患者,尤其是女性,可以喫得少一些。總之,就是要適當的控制進食的數量,避免暴飲暴食,儘量做到“早喫好、午喫飽、晚喫少”,以免造成身體及內臟器的負擔。

想了解更多知識內容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關注我們的陽光小店店鋪,裏邊有各種健康類書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