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面利好频出之后,沪指拉出两根中阳,止住原先跌势。然而,由于市场信心脆弱依旧,本可以将之看作二次探底的有限回档,却因白马股突然出现大量跌停,市场恐慌情绪又有蔓延迹象。政策在周二及时出手,行情放量反弹收出阳线,但暂时并未扭转抵抗下跌形态。

证监会的“罕见盘中表态”,被视为当天指数探低后强力反弹的促动因素。从中可以看到,“加快推动”三方面工作的第一项,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第三项的鼓励价值投资是相辅相成的,这两年的“严监管”,或许主要是基于对过去市场乱象的一种“拨乱反正”,从“市场效果”中可倒推出这两项工作应该正是严监管既有的目标。目前价值投资理念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认识,只是好公司的“变脸”,今年仍不时发生,而这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冲击,每一单无疑都是很要命的。

不过,这些工作事关的是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眼下市场更感兴趣的,还是“声明”中提到的第二项工作——优化交易监管,“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有公平交易的机会”。A股几年来失落于全球牛市行情,虽与经济基本面的去杠杆以及市场本身有关,但监管者动辄对某些市场行为的阻吓,也是难辞之咎。笔者印象中监管层对“新股次新股”行情的“断喝”就不下三次。尽管投资者的这种“爱好”确实带有“炒作”的不理性成分,但其投资逻辑并非“空穴来风”:多年来“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让投资者很难将“良币”挑选出来,何况“良币”一不小心还会“劣化”,“变脸”就是其中一种。新股次新股受捧,一在于目前审核从严,质地更有保证;二在于靓丽的宣传余热尚未褪去,市场的好印象还在;三在于新投项目纷纷上马,几年内业绩或有保障;此外,就是新股盘子小,往往有高送转潜力。

市场炒作的“传统”确实令人深恶痛绝,不过,作为监管者,该管的应该是不按规矩出牌的违规者行为,而不是以为的“不好”行为。让市场树立正确理念的目标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但实现的路径,应该靠市场化的制度来引导。

当然,“不必要干预”的底线在哪暂时并不明确,须经市场博弈。如今,政策底已形成“双底形态”,市场底是否也能“共振”出来?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DF398)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