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面利好頻出之後,滬指拉出兩根中陽,止住原先跌勢。然而,由於市場信心脆弱依舊,本可以將之看作二次探底的有限回檔,卻因白馬股突然出現大量跌停,市場恐慌情緒又有蔓延跡象。政策在週二及時出手,行情放量反彈收出陽線,但暫時並未扭轉抵抗下跌形態。

證監會的“罕見盤中表態”,被視爲當天指數探低後強力反彈的促動因素。從中可以看到,“加快推動”三方面工作的第一項,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與第三項的鼓勵價值投資是相輔相成的,這兩年的“嚴監管”,或許主要是基於對過去市場亂象的一種“撥亂反正”,從“市場效果”中可倒推出這兩項工作應該正是嚴監管既有的目標。目前價值投資理念已逐漸成爲市場的主流認識,只是好公司的“變臉”,今年仍不時發生,而這對價值投資理念的衝擊,每一單無疑都是很要命的。

不過,這些工作事關的是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眼下市場更感興趣的,還是“聲明”中提到的第二項工作——優化交易監管,“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干預,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讓投資者有公平交易的機會”。A股幾年來失落於全球牛市行情,雖與經濟基本面的去槓桿以及市場本身有關,但監管者動輒對某些市場行爲的阻嚇,也是難辭之咎。筆者印象中監管層對“新股次新股”行情的“斷喝”就不下三次。儘管投資者的這種“愛好”確實帶有“炒作”的不理性成分,但其投資邏輯並非“空穴來風”:多年來“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讓投資者很難將“良幣”挑選出來,何況“良幣”一不小心還會“劣化”,“變臉”就是其中一種。新股次新股受捧,一在於目前審覈從嚴,質地更有保證;二在於靚麗的宣傳餘熱尚未褪去,市場的好印象還在;三在於新投項目紛紛上馬,幾年內業績或有保障;此外,就是新股盤子小,往往有高送轉潛力。

市場炒作的“傳統”確實令人深惡痛絕,不過,作爲監管者,該管的應該是不按規矩出牌的違規者行爲,而不是以爲的“不好”行爲。讓市場樹立正確理念的目標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但實現的路徑,應該靠市場化的制度來引導。

當然,“不必要干預”的底線在哪暫時並不明確,須經市場博弈。如今,政策底已形成“雙底形態”,市場底是否也能“共振”出來?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信息時報)

(責任編輯:DF398)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