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三人获奖:

美国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迈克尔·克雷默

法国学者:埃斯特·迪弗洛

获奖原因是:“在缓解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他们也想治一治穷病。

- JIMU -

一、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颁给高深理论的学者,而是更重视对现实问题的关切:

他们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试图探究所谓的“穷人现象”。

贫穷是个道德问题?一个经典的问题是:穷人为什么穷?

有人说,因为穷人“信用差”、“懒惰”,也有人说,因为“穷人思维”,还有人说这个社会注定有穷有福很正常不值得奇怪……

这三位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道德低下或者说思维方式太局限,反而他们已经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最理性的抉择。

二、

香港曾有一档节目,叫穷富翁大作战,让有“富人思维”的资本家去体验一周底层穷人的生活。富豪们从一开始坚持自己的“穷富思维”论。

但是到真实体验后,不得不发出“活着就已经用尽全力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计划下星期、明年会怎样?”的反思。

再看看三位学者的研究案例:在非洲,穷人们把政府提供的免费蚊帐(预防疟疾)拿去做婚纱,把免费避孕套当成气球,把免费马桶当花盆……

他们为什么不知道避孕、防疫、清洁水源的重要性呢?因为周围所有人都这么干。

如果你觉得愚昧,那么联系一下我们身边的实际:富人是不是更多的坚持运动和体检,购买一大堆保险,相反穷人总是“重视治疗轻预防”——平时不注重检查身体,拖成大病之后乱花大钱。

仓廪实而知礼节,往往是当你的生活有基本的保障,你才有时间思考一些别的事,比如说计划未来,比如说为教育投资。

三、

这似乎是一个验证“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案例,然而采访实际是:穷人觉得没有钱做预防,没有时间做锻炼。因为有限的支出要用来养家糊口,有限的经历要用来赚钱。

感谢这这三位伟大的学者,他们的的研究表明,穷人之所以穷,穷人之所以做了很多看似“穷人思维”的决策,实际上很大程度都是基于现实所做的理性决策,跟富人所做决策的本质并无不同,都是“有限理性决策”。

要想真正的摆脱贫穷,除了抛除“偏见”,恐怕更要做的是革新认知。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尽一切所能为未来投资。

然而,每个人的认知资源都是为了适应现状而产生,我们的认知习惯又反过来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想拓宽知识面,不仅要和偏见和固有认知做斗争,更要摆脱惰性,在更大更多元的圈子里去激荡思想,真的很难。

- JIMU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