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愛情不分年齡,婚姻無分國界”,其實這樣的現象早在民國時期就尤爲普遍了,但那個時候的中國大名人尤其喜歡娶日本女人爲妻。如孫先生、大文豪魯迅等都是娶日本妻子的名人,在那個時代娶日本女人儼然成爲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風氣。

但要說起其中的典型,莫過於“尊孔保皇”的維新人康有爲了,康有爲作爲變法維新的代表,曾大肆推薦西方國家‘一夫一妻’和‘男女平等’的制度。可就是這樣以爲表面文弱的讀書人,卻爲了自己的私慾一生豪娶七房姨太太,其中就有一位和他年齡相差40歲的日本女孩。而這位名叫市岡鶴子的日本女子,原先只是康有爲在日本逃亡時僱傭的傭人。兩人在長期的相處中互生情愫,走在了一起。

而另一位文學大家郭沫若先生的第二任妻子郭安娜也是日本人,說起二人的愛情故事,開始也算是轟轟烈烈。郭安娜出生於日本的名人望族,爲了和來自異國他鄉的郭沫若走在一起,不惜和父母斷絕關係。

但讓她不曾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生育了五個兒女後,1937年的郭沫若卻不辭而別離開了她,從此二人再沒了交集。其實,對於民國時期那麼多中國名人爭娶日本女人的現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從國家大義上來說:那是正直甲午海戰慘敗,日本侵華的恥辱時代,我們應該是帶着有色眼睛看待日本人的,爲什麼大家還爭着娶日本女人呢?其實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世人們普遍認爲日本女人溫柔賢惠、知書達理、氣質非凡,根本不像儒家思想下渲染的中國女人那樣死板,也許這正是那些文人墨客喜歡的緣由吧。

當年的郭情才子徐志摩,就曾寫了《沙楊娜拉》一詩,來歌頌日本女人的柔和可愛。就連著名的國學大師辜鴻銘都大膽說道:自從自己有了日本妻子後,沒有了她服侍就無法入眠。

那你覺得是什麼理由,讓民國時期的大名人都愛娶日本女人爲妻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