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古元畫展——紀念古元誕辰百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版畫、素描、水彩作品共計243件組,以及家屬珍藏的文獻與歷史照片,是對古元先生的藝術創作的詳細梳理。

“古元畫展”——展覽標題直接使用了古元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次展覽親自手寫的標題。策展團隊努力去還原古元,用古元喜歡的,最便於百姓看畫的方式去呈現古元畫展。展覽用如今能尋到的小磁鐵釘,模仿延安時期用酸棗枝刺釘畫的感覺;展陳方式採用親近工人、農民的儉樸的“閱報欄”形式;作品遵照原畫託裱原封不動地展出。本次展覽展期至11月26日。

展覽標題直接使用了古元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次展覽親自手寫的“古元畫展”

《結婚登記》 古元

古元先生是中國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今年適逢古元先生誕辰百年,中央美術學院將其納入“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系列,舉辦“古元畫展——紀念古元誕辰百年”學術展覽及研討活動,系統梳理古元的重要藝術創作、學術及教育成就。

展覽作品

展覽開幕當天,中央美術學院也組織了研討會。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在致辭中說:古元先生早年懷着革命理想,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用畫筆和刻刀表現中國軍民抗擊外來侵略的英勇事蹟,從“小魯藝”到“大魯藝”,他紮根在陝北的土地上,真正地生活在人民中,創作了一大批現代版畫史中的經典之作。新中國成立以來,他以寬闊的視野、抒情的筆調和質樸的藝術語言,描繪祖國的壯美山河,表現人民羣衆的精神風采,謳歌嶄新的時代風貌,創造了新中國後的一種新的視覺樣式。古元先生的一生始終踐行着“藝術源於生活”的創作方法和“爲人民服務”的藝術理想,他的生命與中國現代版畫事業、中國美術事業和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堪稱人民的藝術家。

古元先生學生代表、中央美術學院原版畫系主任宋源文先生在致辭中深情回憶了上學期間受到古元先生的指教。古元先生常說,“藝術就是要從普通生活中發現美的有意義的東西,這種東西可能人人都見過,但不一定被發現,你發現了,用你的語言把它表現出來就可以了。”古元先生的藝術風格在當時的學生中產生了廣泛影響,宋源文感言,“一個是發現,一個是表現,看似簡單,其中的學理太深奧了。我再三思考,要學只能學先生走過的藝術道路。”

觀衆觀展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版畫系主任王華祥談到,古元先生一生對藝術勤勤懇懇,耕耘不輟,他的“真”使“假”無處循形。王華祥深感一個爲中國的版畫史留下那麼多精品力作的人卻是那樣的樸實無華,古元先生以他的言傳身教,啓示着我們:藝術家要樸實,樸實纔可能接近真,只有真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要關心社會思潮,關心和麪對各種矛盾和衝突;不能太注重“成功”與否,否則就與“古元精神”背道而馳了。

觀衆觀展

古元先生家屬代表古安村講述了父親古元唯一一套延安版畫能夠保留到今天的故事。古元先生從1938年到1946年在延安創作了約200多件版畫作品,抗日戰爭勝利後,古元克服重重困難將這套視同生命的作品帶出延安,經歷戰火、動亂,一路輾轉、歷經磨難的這套延安版畫,能夠得以保存至今。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在《古元畫展——紀念古元誕辰百年》的前言中寫道:古元先生早年即投身革命,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奔赴延安,以畫筆和刻刀表現中國軍民抗擊外來侵略的英勇事蹟,描繪抗日民主根據地新的生活氣象,創作了大批膾炙人口的木刻作品,爲中國現代版畫增添了嶄新的篇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他以寬闊的視野和抒情的筆調謳歌嶄新的時代風貌,表現壯麗的祖國山河和優美的生活家園,刻畫人民羣衆新的精神風采。他的版畫、水彩和素描速寫都以清新明朗的語言傳遞了新的美學內涵,成爲新中國美術視覺樣式的重要標識。他藝術中的現實性、民族性和抒情性相統一的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品格和對美好事物的謳歌頌揚成爲20世紀傑出的抒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

《掃雪》

古元作品

古元版畫藝術的展覽現場的展板上也刊出了徐冰談古元的版畫的文章,其中諸多觀點頗切中要害,徐冰談道:我在美院讀書時,通過李樹生先生講授的《革命美術》這門藝術史課,我們瞭解了古元藝術的背景。但當時除了應付一門課,覺得與自己的畫並沒多大關係,在美院有先生講藝術史論,有先生講藝術技巧,但我總覺得中間還缺個環節,大部分學生畢業了也不能把兩者聯繫在一起。我不懂古元是因爲我不懂這個關係,不懂這個關係也就不懂藝術是怎麼回事。把古元的藝術放在這個關係中才能找到更多的信息。

古元那個時代之前的中國藝術之陳腐不用說了。西學東漸、社會動盪,到20世紀30年代藝術界更顯出紛爭的局面。“借西開中”的一支,討論焦點大體限於借西方古典還是西方現代之爭;“汲古潤今”的一支,部分繼續“海派”變法,部分做點西法中用的曖昧實驗。這兩支的共同弊病在於學術與社會脫節,陷於東、西、新、舊之法所佔比重多少之爭。嶺南畫家多有投身社會革命,雖然作品時有某些新物點綴或政治暗示,但其政治與藝術身份基本是分離的,畫畫時即是雅士,出現了少有的政治上激進、藝術上溫和的分離現象。發生在國統區的木刻運動,以爲大衆、爲人生的藝術主張,顯示出特別的參與力量。

古元作品

這一支由於藝術目的的直接和緊迫,方式上“直刀向木,頃刻能辦”,基本直接挪移外國木刻技法爲時下的革命所用,實際還沒有真正顧及藝術自身的語言問題。丁聰等文人對社會時弊做了犀利批判,基本屬於用通俗手法表達其政治態度的個別現象。在衆多的嘗試與努力中,以古元爲代表的解放區的一代藝術家,卻在不爲藝術的藝術實踐中取得了最爲有效的進展。藝術的根本課題不在於藝術樣式與樣式之關係,也不在於泛指的藝術與社會文化之關係,而在於藝術樣式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藝術的本質進展取決於對這一關係的認識及調整的進展。

古元作品

實用主義的藝術,對藝術自身問題進行過於細緻的改造和建設。它沒有舊時代的腐朽氣,也沒有消化不良的西餐痕跡,是一種全新的、代表那個時代最先進的一部分人思想的藝術。由於這思想與人民利益相一致,它又是平易近人的藝木。這並非某些聰明藝木家的個別現象,而是以一種新理論爲依據的,一批藝術家在一個時期共同工作的結果。作品也許還不精緻,但觀念卻已極其精確和深刻,它具備了所有成功的藝術變革所必需的條件和性質。我始終都在尋找古元魅力的祕密,原來這魅力不僅在於他獨有的智慧和感悟力,還在於他所代表的一代藝術家在中國幾千年舊藝術之上的革命意義,不僅是其藝術反映了一場革命運動,更重要的是有價值的藝術家及其創作所共有的藝術上的革命精神,實際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前衛”精神。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我始終不知道該如何稱謂這種精神。把古元與“前衛”放在一起談人們會不習慣,但說法不同,核心只有一個,即對社會及文化狀態的敏感而導致的對舊有藝術在方法論上的改造。

展覽作品

《挑水》

當我明白了這一點時,我纔開始懂得古元,纔開始懂得去考慮一個藝術家在世界上是幹什麼的,他的根本責任是什麼。才懂得試着去做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做的事情,並問自己怎麼去做的問題:今天我們有像古元他們那時的明確觀念和落腳點嗎?有他們對社會和藝術的誠懇嗎?我沒有把握去回答,而僅有的把握是我知道了要去思考它。這時我的藝術纔開始有了變化和進步。看上去離一種東西遠了,卻與它的靈魂更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