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主筆|王博

哪家律所離上海市律師協會最近?

沒錯,它就是位於上海市徐彙區肇嘉浜路789號均瑤國際廣場28樓的上海七方律師事務所。

七方律師事務所

走進七方所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該所的所標:LOGO像一顆璀璨的鑽石,體現出七方所商務、典雅、大氣的精品氣質,七個形狀優美方塊交匯形成一顆光芒四射的星星,寓意“光明、公正”。數個寬大明亮、配有巨型顯示屏的會議室更是令來訪者耳目一新。

七方所“年紀不大”,成立時間還不到兩年。2017年3月26日,現任七方所主任李華平律師和數位志同道合的圈內朋友暢談七個小時後,決定創辦成立一家屬於自己的合夥制律所。不到一個月時間,確定了律所地址並通過司法部名稱預覈准。兩個月之後,七方所正式成立。作爲一家去年剛成立的新所,七方所立志要通過優質的管理與發展理念助力律所騰飛,爲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七方所雖然“年紀不大”,但很有“個性”。除了距離上海市律協最近、方便與律協大咖互動之外,其精準的專業定位、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論壇、沙龍、法苑“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都令業內刮目相看。

七方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李劍律師

七方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周松濤律師

接受律新社採訪

日前,律新社走進七方所,和七方所管理合夥人李劍律師、高級合夥人周松濤律師面對面,談談律界後起新秀七方所將如何引領法律服務行業的未來。

1

加強各個專業配合創建綜合式精品所

律所的定位決定了其發展軌跡,關鍵時刻還將決定律所的存亡。

“專業化、精品化、綜合性”。當問及七方所的定位時,李劍不假思索地答道。從高中教師轉行做律師至今已有近十個年頭的李劍向律新社詳細解釋了七方所的三大定位。

七方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高級合夥人

李劍

如果說律師的專業化主要是指律師告別萬金油狀態,深耕某一專業領域的話,律所的專業化則指的是律所管理及法律服務的流程化、業務流程及知識管理的標準化,從律所管理到案件管理全過程的可視化和信息化。

七方所創始合夥人大都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法學院校,皆爲民商法、勞動法、公司法、刑法、行政法、婚姻家事、金融稅務、財富管理、併購上市、教育等不同專業領域的律師,有着豐富的理論和實戰經驗。

七方所在律所專業化建設方面有着清晰的規劃,將律所管理的全過程從市場營銷到案件談判再到業務承辦進行拆分,同時在崗位設置上也實現了精細化的分工協作,讓專門的人做專門的事,而且專門設立管理合夥人負責律所管理業務。

此外,律所還根據大家多年從事的相關領域的辦案經驗提煉出了具有共性的辦案流程及操作方法,以實現相關法律服務的流程化和標準化。在此過程中逐漸引進優秀的信息化工具,實現律所管理及案件管理的可視化和信息化,實現協同辦公提高工作效率。

對於精品化,李劍表示,未來七方所規模不必太大,但必須要有拳頭產品來鎖定客戶。當下七方律師在勞動法、公司法、刑事、家事、稅法、政府法律顧問等法律服務領域在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較高的專業水準,將來還將繼續吸納專業人才,保證每個專業領域都有兩到三個專家型律師。此外,七方所創立時的基因決定了七方所十分講究綜合性。七方所的高級合夥人都有着自己的專業方向和明晰的定位,共同致力於爲客戶提供綜合性、一體化的法律服務。

七方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周松濤

法律服務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律所同質化競爭是大忌,要想脫穎而出,應該敏銳地發掘出屬於自己的那一小塊細分市場領域。在介紹七方所的目標細分市場時,周松濤表示,在大型企業如知名國企、外企等都被大型律所對標的情況下,七方所確定了爲中小企業提供法律服務、與中小企業共成長的定位。當下國家大力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但由於經濟形勢等原因,中小企業的矛盾糾紛大量增加,未來法律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在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周松濤發現,中小企業需要的是綜合的法律服務,涉及到公司設立、用工管理、上市、融資、解散、合併、分立等方面的問題,創業者在其中還可能涉及一些企業家刑事風險、婚姻繼承、財富傳承等問題,一些專業化律所可能只能解決一個方面的問題。但七方所各位合夥人相互配合起來,能給企業提供綜合性的一站式法律服務。

2

強調律所業務四化鑄就服務質量基石

高水準的專業化服務是律所的生命線。很多律所都在探索和研究如何爲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法律服務。七方所成立一年多來也一直致力於提升法律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規範化、可視化、流程化、團隊化是七方所業務上的要求和運營模式。”周松濤將七方所業務的要求概括爲四化。

01

規範化

從業務起步就要開始做好規範化。七方所所有的文件都有規範,在訴訟與非訴業務中該做的文件必須要具備,比如代理詞、辯護詞。周松濤表示,“在某些訴訟中,有些律師只在庭上發表一下代理詞,但從不寫出來。但我們七方律所要求每次訴訟都要寫代理詞,並且要規範。”

02

可視化

提到可視化,周松濤表示,七方所在訴訟和非訴當中要求運用時間圖、法律關係圖以及庭審思維導圖等可視化方式呈現案情,並要求每位律師都會使用專門的作圖軟件。因爲可視化訴訟可以讓案情非常直觀地展示,辯護效果也會顯著提升。七方律師曾多次在辯護中當庭呈交關於案情的圖表,必要時還做了一塊大的展示板,直觀的展可視化展示,令法官對案情一目瞭然。

常見的庭審思維導圖

03

流程化

“流程化則是指團隊對每個案子的每個流程都進行分工合作,如法律檢索、文件起草、客戶對接等。”周松濤表示,流程化的過程是一個團隊相互合作、相互分工的過程。律所每個人都先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專,做強,然後才逐步晉升。待成長爲主辦律師時,即能輔助合夥人帶領團隊後,也就具備了全面的辦案能力。此外,在專業分工的同時不同崗位人員還進行輪崗,並根據各人的特點確定其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

04

團隊化

團隊化則意味着不能是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情,即一個案子不能交給一個人去完成。一方面因爲一個人可能不具備做全部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往往一個人去做一個案子很容易失控。而團隊化和流程化則可保證大家相互監督,上一個人做到了哪一步,流轉到下一個流程時下一個人會檢視之前這個流程做得好不好,最終起到保證業務辦理質量的作用。

周松濤告訴律新社,當前律所業務“四化”正是七方所着重在做或在推的主要工作。

3

論壇+沙龍+法苑打造七方培訓新模式

法律行業長期以來形成的學徒制“傳、幫、帶”的發展模式,法學院的教育又都偏向於理論教育,所以在市場上律所很難找到真正合適而又成熟的人才。而培訓則可以解決律所發展的很多問題,如人才發展、案件質量管理、律所文化宣傳等問題。小到入職制度和崗位培訓,大到業務能力提升等,培訓可以說是律所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此,有一套系統的培訓體系對律所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當下,律所培訓存在着諸如缺乏體系、缺乏專人負責、難持續、常流於形式、費力不討好、培訓成本高等問題。由於上述痛點在實踐中難解決,因此培訓工作在很多中小型律師事務所中很難真正的落地並且推進。

針對上述這些痛點和問題,七方所提出了“論壇+沙龍+法苑”的培訓體系。這個體系看似簡單,其中蘊含着七方所合夥人的心血和智慧。

七方學堂第32期刑事團隊李彪律師分享

《一審刑事案件的辦理程序和注意事項》專題

2017年7月7日,七方所成立了“七方學堂”,由高級合夥人周松濤律師擔任校長,組織開展七方所內部的業務學習和沙龍活動。至今,每兩週開展一次的七方學堂已經順利開展了33期,主題不僅包括合夥人辦案經驗分享、經典案例分析,而且還有職業經驗分享、青年律師成長等。

此外,律所還邀請上海高校的法學教授和專家學者講解法學專業理論知識。七方學堂內容十分豐富,獲得了所內律師的熱烈歡迎。

周松濤表示,爲推進七方學堂的順利開展,七方所內部還專門設立了相關激勵機制,鼓勵所內各個專業領域的律師、各個合夥人積極參與講課,希望可以把七方學堂做成律師培訓講師的“孵化器”,將來可以輸出更多可以講課的律師,以擴大七方的專業影響力。

七方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夥人

廖瀟歌

2017年8月17日,七方所開通“七方法苑”微信公號,由事務所副主任廖瀟歌律師擔任主編。“七方法苑”每週至少發佈2篇由七方律師原創的文章,截止日前,共發表原創文章153篇。七方律師通過這種方式將貫穿於案件全程的做法和細節信息最大化地記錄下來,形成了案情摘要、案件法律關係圖、案件代理方案、律師工作報告、案例檢索報告、案件討論記錄、結案報告等素材,最終以微信文章方式登出。

根據李劍介紹,這些原創微信文章積累到一定數量之後,七方所會將其編輯整理,交給出版社出版成書。如此,將律師業務工作和律所的知識管理合二爲一,不會額外增加律師的負擔。七方律師可以通過“七方法苑”微信公號輸出自己的知識成果,樹立專業形象,也給律所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這些舉措都體現了知識管理閉環的運行原理:將採集加工的知識成果以各種形式對外輸出,爲律師帶來更多業務機會,而在這些業務操作過程中又可以積累新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七方所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舉辦合作簽約暨專家聘請儀式

2017年9月26日,七方所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舉辦合作簽約暨專家聘請儀式。上海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葉必豐教授和七方所李華平主任作爲雙方代表共同簽訂《合作協議書》,就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實踐、法律人才培養、法律講壇、學術活動等方面達成多項合作內容。雙方聯合舉辦系列高端法律講壇,不定期邀請國內著名法學專家、學者以及相關法律實務部門專家授課,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2018年1月13日、14日,由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主辦、上海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承辦,七方所協辦的“民法典物權編草案立法研討會”在上海社科院舉辦。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民教授等5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實務界代表參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刑法學泰斗高銘暄爲大家講解《我國刑法立法的展望》

七方所正通過高端法律講壇、講堂沙龍和七方法苑等多層次的培訓學習形式,打造屬於七方所的培訓新模式。兩月一次的高端法律講壇至今已舉辦了四期,先後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刑法學泰斗高銘暄爲大家講解《我國刑法立法的展望》,武漢大學的秦前紅教授爲大家介紹監察法相關知識,上海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羅培新教授主講《營商環境與法治政府——邁向全權卓越城市的上海實踐》主題,華東政法大學馬長山教授爲大家講解人工智能的社會風險及其法律規制。(講座詳情請戳律新社相關報道《刑辯律師的路該怎麼走?監察法大咖秦前紅帶來“開學第一課”》《人類福音or潘多拉魔盒?馬長山談AI的社會風險及法律規制》。)

4

打通上升通道提升青年律師歸屬感

於青年律師而言,薪資高低並非是他們考量一家律所的唯一標準,更多青年律師更看重律所提供的成長空間。一家律所完善的培養體系和清晰的晉升機制可以說是青年律師對律所最重要的期待之一。如果律所沒能滿足這一期待,那意味着它有可能失去許多青年律師的青睞。

律所內部的晉升機制各有不同,青年律師升爲合夥人所需要的時間也因所而異,但是制度是否清晰,考覈是否規範,上升渠道是否通暢,正是青年律師出於職業生涯考慮所重視的。在不同律所有十餘年工作經驗的周松濤對此有着深刻的體會,他表示當下有些大型律所在青年律師晉升方面會設置一些玻璃天花板,無形中限制了青年律師的發展。

七方律師事務所辦公區域(可向右滑動)

鑑於當下律所晉升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七方所在設立之初經幾位合夥人商議一致決定,七方所要建立清晰、透明的晉升機制,堅決爲青年律師創造一個優秀的成長環境和平臺,讓大家在七方所都能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招聘時我們看年輕人是否有決心要做律師,只要真正願意,我們就接納。”李劍在談到七方所律師晉升機制時表示,從實習律師到律師助理,再到主辦律師,直到合夥人,七方所青年律師成長通道是完全打開的。達到了足夠的工作年限,只要年輕人有意向,願意承擔更大責任,他就可以做七方所的合夥人,七方所不會設置一些人爲的門檻和障礙。

當談及律所人才問題時,李劍表示,青年律師是律所發展的未來,除了在各大高校招聘法學畢業生外,我們將以一貫積極的態度歡迎律界英才和青年俊傑前來七方所考察加盟,只要理念認同、志趣相投,大家就可以成爲合作伙伴,共同創造七方所的美好未來。

結語

七方,源於《黃帝內經》,方劑有七種:大方、小方、急方、緩方、奇方、偶方、複方。律師如醫者,根據客戶的訴求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給出最合適的解決之方,這是七方所一貫堅持的理念。

自2017年5月22日正式成立以來,七方所秉承“醫者仁心,律者思方”的精神,堅持合夥人與律師之間“共同協作、共同發展、共享成果”的辦所理念,以提供“專業、高效、優質”法律服務、最大化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爲己任,律所發展迅速,成績斐然,得到了業內普遍的認可和肯定。

“夫史有此吉數之載者,皆爲志同、苦探而成也。”回顧七方所成立至今的歷程,李劍特別強調,“大家價值觀一致、志趣相投十分重要”。如今,律所快速的發展勢頭和明快的工作環境、和諧的協作氛圍獲得了法律職業羣體中衆多同行的關心和關注。

七方律師事務所律師團隊

本着志趣相投、理念認同、人品至上、能力優先的原則,七方所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人才引進工作。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七方所已發展成爲一家擁有16位律師(其中合夥人律師8位,兼職律師2位)、5位實習律師和3名專職行政人員的律所。

一個嶄新的律所,一個新的開始,相信在優秀的管理之下七方所必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穩健。

關於律新社

律新社是全國首家法律服務行業垂直媒體,由資深法律媒體人創辦,是法律服務行業影響力最大的法律新媒體之一,持續關注中國法律服務行業發展,致力於推動法律服務行業資訊及品牌建設。

律新社品牌欄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