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地帶》封面。

李梟作品。

在魯迅文學院參加培訓班時的李梟。

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內網絡諜戰小說作家領軍者”李梟創作的諜戰小說《無縫地帶》正在大連日報獨家連載,那扣人心絃的情節、接地氣的大連背景、獨特的鏡頭化筆觸……一下子就抓住了不少讀者的眼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梟其實是一位網絡作家,他的《無縫地帶》在網易雲閱讀連載以來,點擊率已經超過1.5億,是目前爲止網絡諜戰小說裏點擊率最高者。

    日前,本報獨家專訪了剛從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網絡作家培訓班(首屆現實題材班)學習歸來就獲得了首屆泛華文網絡文學“金鍵盤”獎的李梟。

    最接近純文學的網絡諜戰小說

    在創作《無縫地帶》之前,李梟已經創作了《禁城一號》《刺殺》《信仰》等多部長篇小說,且均被多家頂級影視公司計劃投拍。

    2009年加入了大連作協後,李梟切身感受到了素素、徐鐸等大連傳統文學作家以本埠人文、歷史、地理等爲背景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爲宣傳大連作了很多貢獻。李梟說:當時我就在問我自己,我能爲大連做點什麼?我覺得我還是要從我的本職工作出發,我寫過北京、上海、廣州的諜戰故事,爲什麼就不能寫寫大連的諜戰故事呢?大連是一個地理環境特殊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歷史,也必將有着特殊的故事、特殊的人物,當年的大連就受到了國際各大間諜組織的關注,情況非常複雜,有着充足的諜戰劇創作素材。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李梟看到了大連“抗日放火團”的故事,當時他就被這些英雄事蹟深深感動了,從而萌生了要以他們爲原型,創作一部屬於大連自己的諜戰小說的想法。爲此,李梟沉寂了6年,潛心創作,四易其稿。網絡創作以更新快而著稱,像李梟這樣能慢下來,用質量抵數字,這在網絡作家裏是不可想象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六年磨一劍的《無縫地帶》在網絡上一經問世點擊率就迅速破億,更是被媒體、編輯和讀者譽爲“顛覆諜戰小說創作套路的瀝血之作”“最接近純文學的網絡諜戰小說”。

    一部與衆不同的網絡諜戰小說

    在讀《無縫地帶》的時候,隨着情節的進展,記者腦海中總會呈現出一幅幅畫面,彷彿有在看一部電視劇的感覺。李梟說,這正是他的書與其他諜戰小說最大的區別,在寫作之前他就已經介入了影視作品的改編,獨特的鏡頭式寫作手法,會給讀者一種鏡頭式的愉悅感,能夠更快地融入到小說中去。

    說到《無縫地帶》的創作特點,李梟反覆強調了作品中對生命與人性的糾葛與反思。中國共產黨、共產國際、國民黨、日本人……在戰爭中所表現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對他們人性的解讀,是本書的一大亮點。李梟說:網絡上的其他諜戰書,很少涉及到這麼多對人性與生命的解讀,也沒有《無縫地帶》中主人公林重五重身份這麼複雜的人設。

    另外,李梟說:網絡作品因爲時間的倉促很多都帶有硬傷,這也是很多網絡文學的通病。《無縫地帶》中我注意了每一個細節。比如當時“抗日放火團”如何製造實時起火爆破裝置的?我查遍了各種資料都沒有找到,以當時的條件真能做出來嗎?出於對這個細節的疑慮,我開始研究這個裝置到底是怎麼製作的。上學時我化學學得還比較好,於是我用化學方程式實驗怎麼精確計算準確時間,發現非常難,需要幾百上千次的實驗。在研究的時候還發生了4次爆炸,好在因爲劑量控制得比較好,有驚無險並沒有受到人身傷害。而當時“抗日放火團”研究時所用的計量肯定要比我這個大得多,這也讓我切身感受到他們當時冒了多麼大的風險。

    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的融合趨勢

    談到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的差異,李梟認爲,中國的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是不可分割、不可獨立看待的。

    他說:我們當今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正在悄然發生着巨大的變革。人類文學的歷史很長,我們只是滄海一粟。縱觀人類文學史,那些優秀的、在浩瀚銀河留下自己璀璨身影的文學作品,無一不是具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使命感的。由此可以預見,未來的網絡文學,必定是以現實主義爲創作核心,以現實題材爲創作方向的文學類型。而我們當下的大多數網絡作家,似乎並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這是很可怕的事。

    網絡文學發展的這二十年,使得中國的文學進入了一個拐點,即該往什麼方向走的問題。毫無疑問,如果把中國文學比喻成大河之源,那麼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就是從一個源頭分離出來的兩條支流,經過各自不同的流域,終將“百川東到海”,殊途同歸。目前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正處於融合階段,只是因爲載體的不同,還在不斷碰撞、摩擦、互相轉化。傳統文學作家正在向網絡IP方向發展,網絡作家也有越來越多的實體書面世,兩者的界限正在模糊,而使命感和責任感將會是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學形式今後共同的特徵。中國的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今後必將更加快速地融合,並且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帶來文學史上空前的變革,這是大勢所趨。

    網絡文學作家現狀

    中國網絡小說發展了近20年,可以說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近六七年,作協和傳統作家的關注,成異軍突起的狀態。國家加大力量扶持,近年來培訓班、學校等各種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從閱讀羣體來看,網絡面向的羣體最廣泛、最普及。讓我們歡欣鼓舞的是,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網絡作家第一次有代表登上了這麼重要的舞臺,證明網絡創作已經得到了社會主流的認可。

    而大連2011年就成立了“大連市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這在全國各地作協來講都是非常早的。成立之後,大連的網絡文學創作勢頭迅猛,成果可人,大連網絡文學工作者從“寫手”變成了“作家”,從“散兵遊勇”變成了“正規軍”。

    近些年,整個IP市場對網絡作家的作品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由網絡文學改編的IP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和反響。這些網絡文學作品大部分是質量上過得去的,也得到了傳統文學界的廣泛關注。而衆多原創網站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制定了很多爲針對簽約網絡作家的扶持和獎勵政策,這是一種刺激和激勵的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部分網絡作家的收入。但是客觀地說,儘管有這麼多相應的政策和條件,大部分網絡作家還是依舊停留在溫飽線上進行網絡文學創作的。讀者們在看他們作品,被他們代入進去的時候,很難想象在手機或電腦屏幕的另一頭,作者是經過了多少個日夜的嘔心瀝血,才能爲他們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說着,李梟讓記者看了下他的“鼠標手”,笑着說:“這就是網絡作家的標誌。”

李梟說,下一步他正準備轉型,從諜戰題材轉移到青春勵志方向,拓寬一下自己的寫作之路。而網絡作家與“網紅”女主播,都是眼下比較受關注的人羣,他準備讓大家瞭解一下這些新興羣體的生活狀態。

文、圖/車成川  《大連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